考核之时,凡寒门子弟,从未敢有丝毫轻视,甚至于多有优待啊我王”
郝真慌忙解释,急切之间,甚至于差点哭了出来
“那却又如何会有这等可笑名录”
赵政闻言不由一滞,心知郝真此言应当不假,但为何最终得出的选才名录,却还是以名门子弟占据绝大多数呢
“回禀我王能有如此结论,非因臣偏袒世族子弟实因寒门子弟大多受家境所限,所学甚少除非极少数天赋异禀之人,比起从小培育的世族子弟来说,确是大有不如啊我王”
郝真一见殿下还给自己解释的机会,连忙便急切而道。
“臣知我王此次科举,只以才学而论,而不受限于家世出身但深究其里,还是应以才学为主啊故而臣绝不能为了照顾寒门子弟,反而为我王选拔出一批无用之才啊”
如此一番情真意切,发自肺腑之语,却是听的赵政当即愣在原地,久久难以言语。
是啊,此次科举是唯才是举,只论个人才学如何
若是因出身寒门而特殊照顾,如此之举,却又和因世族出身而特别优待,又有何不同之别呢
况且经此一言,赵政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为什么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明知道从世家大族中选拔官吏,长此以往,会导致世族不断做大,世家力量越来越庞大甚至于难以掣肘。
可为什么还是一代一代,一朝一朝,尽皆依赖于世族名门呢
或许除去体制原因之外,还是因寒门子弟之中,并无多少人可堪使用啊
须知在古代封建社会,可不同于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几乎每个人不论出身,都能够得到近乎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在古代,尤其是在连私塾都没有的古代社会,教育资源几乎都被垄断在世族名门手中
如此一代一代,相继传承,自然更容易出人才,也更容易令家族势力不断庞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而至于寒门子弟,首先在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上,就大大落后于世族子弟。
等于是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于人,除非果真天赋异禀,又如何能与世族子弟较量高下呢
“这”
念及至此,赵政才忽而恍然大悟,自己还是想的太过简单了啊
难道公开选拔,寒门子弟就有能力与世族子弟相抗衡了么
除非自己能够打破这种资源垄断,令寒门子弟也同样拥有等同于世族子弟的教育资源
否则,什么科举制度无异于痴人说梦而已
毕竟在目下九州,竹简而制的简书大行其道,制作极其不易不说,搬运更是麻烦至极。
而也正是因此,才得以令世家大族能够垄断教育资源。
在后世,正是因为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能够大批量的廉价产出,由此才打破了世族名门对于知识与教育的长期垄断
而在有了这种平等的教育机会之后,科举制才有了诞生的前提与发展空间。
否则,若只是拍拍脑袋,就能够随意改变历史进程,那可就真是太过理想当然了。
“所以说我特么还得发明造纸才行么”
当终于想通这些关节之后,赵政却无奈惊觉,想要推行科举制,还必须得依赖于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才行
并且显然,首先在发明造纸术之后,才能够去考虑什么印刷术。
否则难不成还去竹简上印刷么
“所以我的蔡伦在哪呢”
赵政凝思伫立,思绪却已不知飘向何方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家讲坛,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易上天
今天啊,我们要讲的是影响明数千年的重要制度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