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期刊?”
爱德华威腾仔细想了好半天,带着疑惑问道,“是牛津大学办的数学与物理前沿”
“不是。”
赵奕摇头道,“是我们国内的杂志,主办单位是国内的科学院,好像是吧?具体我也没仔细研究过。”
爱德华威腾了解的点了点头,也不继续做评价了。
其实他还想吐槽几句,说怎么投稿到了一个不知名杂志,但听到说是中国国内的杂志,就知道赵奕是想投稿给自己国家的杂志,支持一下自己国家的数学学术发展。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每一个科学家都会支持自己的国家,会希望自己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更好。
如果不是M国的科技水平以及影响力,已经是世界一等一的,爱德华威腾觉得自己也会有类似的想法。
现在赵奕已经有这个能力了。
虽然只是投稿发表一份研究成果,但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就能带动发表成果的杂志影响力增大。
杂志的世界影响力,有一个重要判断指标是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是,一段时间内发表出的论被引用次数,除以固定时间段的论发表总数,按照这个计算方式,发表权重更高、更被关注的论,无疑会提升杂志的影响因子。
那些世界最顶尖的杂志,发表的都是影响非常大的论,影响因子自然会变得非常大。
普通的学术杂志很难有重量级论的投稿,影响因子就很难提升上去。
同样的,当一篇论投稿到影响因子低的杂志,因为受到的关注量有限,就很难被重视起来。
多数学者投稿都会根据自己的成果,来选择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就导致影响因子低的杂志,只能收到一些差档次的论,影响因子就很难提升上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赵奕把重大成果的论,发表到影响因子低的杂志,完全是等于对杂志的支持,也就是对自己国内学术发展的支持了。
爱德华威腾和赵奕了解了下发表杂志的全称,并且搜索到了杂志的相关介绍后,才挂断了视频。
这时候,爱德华威腾回想着和赵奕的聊天,忽然产生一种被凡尔赛的感觉,他不知道凡尔赛这个词,但越是想就越觉得郁闷。
刚才他显摆式的说起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以为赵奕真的没什么成果,结果对方很不在意的说起,完成了超对称性的研究。
确实。
赵奕没有完成超对称性的直接论证,而是以自己的粒子边界理论完成的论证,可是超对称性本来也无法论证啊!
超对称,暂时只是理论上的。
现有的量子物理体系中,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一种被称为超对称性的粒子与之匹配,超对称伙伴的自旋与原粒子相差二分之一也就是说,玻色子的超对称伙伴是费米子,费米子的超对称伙伴是玻色子,两者质量相同,各种耦合常数间也有着十分明确的关联。
超对称自提出已经快三十年了,实验上却始终未能观测到任何一种已知粒子的超对称伙伴,甚至于连确凿的间接证据也没能找到。尽管如此,超对称在理论上非凡的魅力仍然使得它在理论物理中的地位节节攀升,几乎在物理学的所有前沿领域中都可以看到超对称概念的踪影。
一个具体的理论观念,在完全没有实验支持的情况下生存了将近三十年,而且生长得枝繁叶茂、花团锦簇,这在理论物理中是不多见的,一旦被实验证实所将引起的轰动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温伯格电弱统一理论的提出者之一所说,那将是“纯理论洞察力的震撼性成就”。
当然反过来,超对称性若不幸被否证,其骨牌效应也将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