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就是大型反重力推进器升空?或者和空间站的对接?”
“不应该吧?”
因为之前大型反重力推进器已经执行过一次任务,也就是把空间站送上太空。
当时大型反重力推进器并没有登上电视画面,大家看到的就是空间站,直接到了太空上。
这似乎也说得过去,但总是感觉怪怪的。
终于等到了发重力推进器接近空间站,画面完全变成了太空的风景,更多人也期待起来,尤其是那些专业人员,他们不清楚反重力推进器,是如何和空间站实现对接的。
两者,似乎无法对接。
接下来他们看到的画面,就非常震撼了。
反重力推进器用了一个很霸气的做法,在接近空间站的过程中,就直接以平行的姿态对准了空间站,并且慢慢的接近,直接合并在一起。
整个过程可以理解为,空间站直接降落在反重力推进器提供的平台上,两个超大型设备重合在了一起。
所有画面就转到了反重力上面的平台上,几个穿着宇航服的工作人员走出来,开启设备固定住空间站,然后空间站的舱门被打开,三个工作了一百天左右的宇航员走了出来。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大型船只上完成工作,先是让大型的飞机或战斗机降落在船只上,然后让飞行员走下飞机,就可以随意的进行物资设备的调整。
所以剩下的工作就非常简单了。
虽然过程看起来非常的直接,但了解其中技术含量的人,都知道有多困难这需要非常高的技术,但同时也有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让过程变得简单了。
如果是常规的物资运送,就需要发射专门的火箭推进器运送货舱,然后让货仓在太空中和空间站实现对接。
因为货仓的容量是有限的,每一次发射都需要消耗一台火箭推进器,每次运送任务的耗资是非常庞大的,而且运送的物资是非常有限,一般根本无法运载大型设备。
上一次Z波装置的运送就是如此,只不过采用的是小型反重力推进器,推进器把Z波装置运上太空,最后让Z波装置自主和空间站进行对接。
太空中的对接需要非常精细,不容许出现一点点差错,容错率是非常低的。
现在使用的方法就简单直接多了,但要求的技术也非常高端。
指挥中心也在讨论着。
高层领导就问向赵奕,“赵院士,你觉得这项技术怎么样?让空间站直接降落在反重力推进器的平台上,直接完成宇航员和物资运送工作。”
赵奕看着屏幕说道,“这是非常好的基础,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觉得推进器可以做的更大一些,就像是大型的太空飞船,科幻电影中的那样,留出一个舱室,就可以让空间站直接进入。”
“现在是露天的平台,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高层领导苦笑的摇了摇头,“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制造那么大型的飞船,除非——”
他没有说完。
赵奕倒是听明白了意思,知道高层领导说的是‘核聚变装置’。
虽然反重力推进器的耗能比较低,但因为使用的是常规动力,就需要一大部分空间装载燃料。
这就是限制的地方。
如果拥有功率更强,输出更稳定的核聚变装置,以核聚变装置提供的能源作为核心,就能够制造更加庞大的太空飞船,真正能实现像是科幻电影那样,运载几千上万人的大型宇宙飞船。
赵奕对于核聚变装置的研发,还是非常期待的,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核聚变装置研发的进度。
现在的核聚变装置就是他设计出来的,压缩核心已经制造完成,是Z波覆盖一口气压缩出来的,剩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