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官扶着老农站了起来,笑道“其实我知道这番话并无多大意义,因为农耕的技术太落后。不过老人家你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老农一声苦笑,心想听说税赋又要增加两成,这日子如何能好得起来?
傅小官告别了老人,一群人回到了营地,傅小官这才向秦文哲问道“此地属于何处所辖?”
“江南东道,昇州,陵水县管辖。”
“唔……”傅小官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你会种地?”上官淼好奇的问道。
“当然,我家可是临江大地主,若是不懂种地,可是会被佃户们欺骗的。”
一群学子恍然,可傅小官随后却又说道“其实所有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你们以后若是入朝为官,如果不懂所辖之地的人文地理,不知道所辖之地的优势劣势,同样会被下面的官吏所欺骗。所以为官者,绝非天天坐在公署当中,而是要沉下去,去到乡野田间,才能了解百姓之疾苦,才能明白施政之策略,也才会知道自己的手上有何种资源。”
“为官一方,便要造福一方。你们记住,增加税赋是最愚蠢也是最无能的官员的办法,你们要做的是利用本地的资源,让商业繁荣起来,只有活跃的经济,才能解百姓之苦,也才能解一国之忧。”
一众学子细思片刻,深以为然,看向傅小官,便觉得这家伙愈发高深。
……
……
宣历九年二月二十五。
车队离开金陵已有十五天。
越向南行春意愈发的盎然,前两三日里阳光明媚,原野山间已见绿草茵茵,有野花绽放。
这一路走来,傅小官在歇脚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的向这些学子们灌输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提出了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新论点。
“这句话,你们的理解是有歧义的。我不是批判圣人言,圣人说的这句话本没有错,错的是后人对这句话的解读。”
在秦文哲等一干学子疑惑的眼中,傅小官徐徐阐述了他认为的这句话的真解。
“首先,读书让我们开启了智慧,增加了见识,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如果没有书,没有人读书,那么我们将依然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当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发明了文字,于是有了书,便记录了古人的智慧,我们通过这些书得到了传承的文明,比如火种,比如农耕,比如织造,也比如冶铁铸造等等,于是社会发展到了现在这般模样。现在你们想一个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一个国家的官员么?”
“我暂时不会为你们解答这个问题,留在路上由你们自己去思考,到了武朝之后,你们需要写一个答案给我。”
这一席话自然引起了所有学子们的反思,他们这才发现官员在社会的进步中所起到作用极小。
那么真正令社会进步,令国家富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傅小官丢给他们了一个命题便没再管,此刻他正坐在苏珏的马车上。
这辆马车上有三个人,另一个是一中年男子,一身行商打扮,傅小官未曾见过,苏珏也没有介绍。
“这是关于东部边军大将军虞春秋的信息。”
傅小官接过来仔细的看了看,眉间渐渐紧锁,他掀开窗帘,这里距离边城尚余两百里,却已经开始下雨了。
此刻车队正行进在苍溪平原上,今晚车队将驻扎在苍溪驿站——这地方就在南部边军的眼皮子底下,而明晚车队便会抵达边城。
这封情报上是这样写的
“德亲王封地昇州榆林郡,膝下有三子二女,世子虞春秋于宣历三年八月初八担任南部边军大将军。”
“虞春秋现年三十六岁,泰和四十年至泰和四十五年间,在稷下学宫武院求学,精通十八般武艺,尤擅排兵布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