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禁忌之词了。
而大魏济北王一脉就完全属于大魏朝的历史遗留问题了,而这个问题的两位当事人自然早已经故去,但问题并没有因为两位创造出这个问题的当事人之死有太大的好转。
谁叫当年参与到争储的旧人们都还没有尽皆随着两位当事人的步伐离开人世呢,这也是为何陈思王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过洛阳的原因所在了。
陈思王这个爵号背后牵扯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况且身为文帝一脉之后的明帝根本没有啥动机来强行无视朝堂质疑之声力排众议的将自己的叔父,这位皇位有力觊觎者请进洛阳的必要。
就算当年早逝的曹植突然被续了十几年的寿命活到了今天,曹芳就别说是想要将曹志请入洛阳了,没有将自己这位极为有才华的叔祖突然偶然风寒暴毙而亡就算是曹芳与满朝文武仁慈了。
当然要是曹植真活到了现在的话曹芳相信在或许这位陈王的葬礼恐怕将要先一步抢在明帝前举行了。
好在大魏的陈王已经先一步化为了陈思王,这才有了曹大将军提议济北王继承宗正一事。
尽管如此,曹爽在提出这个意见的片刻后整个朝堂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而同意支持此事者倒是也还有之,并没有曹芳所出现想象中的一边倒反对的情况。
反对之声如约而至,但却没有人对于济北王曹志是否如同曹大将军所说的宗室群贤之中最为贤明者提出多少异议。
最多也只是低声两句说一下大魏明帝的名言,说曹志乃是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或许是有着遗传和从小受到的家庭因素在曹志倒是很好的遗传到了曹植的诸多优点,其贤名就连远在洛阳的诸多大臣们也有所耳闻。
“国家!我大魏高祖文皇帝曾有诸侯不朝之令,济北王现以就藩怎能诏入京中任其为宗正?”一片反对浪潮声中最为重要的无疑就是如今的大魏太傅司马懿的话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