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庄俞起得老早,多年来习惯使然。‘一日之际在于晨’,太阳初升,万物之始,阴阳交泰。
起了早,就回想昨天读过的书,回忆得几分?要不要再读?晨间三问己身,成了少年读书一来的习惯。小院后面有颗梅子树,成了果,未熟透,却很是醒神。
喊醒的睡眼朦胧的小姑娘,给小嘴含着一颗酸梅子,立马活蹦乱跳,朝气蓬勃,半点不见昏昏沉沉的迹象,可谓是提神的好东西。
早起读书,两个小屋的孩子半点不马虎。几个月来,庄俞模样变化不小,个头身形都长了许多,一头长发也扎了起来,只是略显黝黑。而小姑娘却无半点,依旧同往日一样,未曾长大半点,也没饿着,稍稍白了些。庄俞很纳闷,小姑娘小手胳膊太短,所以扎起小辫就会很费力,少年总会第一时间帮起扎着小辫。
路上,庄俞又从梅子树上摘了大两把青梅果,放着兜里,打算拿给昨日刚入私塾的学生尝尝,醒醒神。沿路,少年总会询问小姑娘课业如何,得了什么学问。
半个多月的读书,小姑娘如今能慢慢握起笔,歪歪扭扭能写下自己名字,所以抄书写字有点费力很慢。
得了庄俞的询问,小姑娘就慢慢背起学了好久的文章,朗朗上口,看来是用了心。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小姑娘有模有样,背了起来,大抵背的下前两段,后面尚未学,真真不算少了。
正是那名气学问极大《劝学》,篇幅算不得短,山上山下,备受推崇,读书启蒙必不可少。
庄俞牵着石小可的手,一边听着小姑娘停停顿顿的背着文章,很是快意。
至山脚,仰观山上竹楼,植被丛茂,整个山山水水遮掩,藏身其中,看不得全。故少年又想起文章的下文一句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真真实实是那‘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庄俞感慨不已,自己还是很幸运能有落脚的地方,有那私塾李先生。不免心中豪迈而起,于心湖神境美美的讲了一句李先生真真真仙人也。
一阵清风拂面,吹着山上竹林做响,清风悠扬,碧意昂然,少年不免心境轻快几分,加快了步伐,心情大好,上山去。
山上竹楼李景胜微微一怔,春风满面,眉眼开来,好似满山清风吹过竹楼茅舍,如沐春风,喜不自胜。
私塾。
庄俞来到私塾院里的时候,正好瞧得陈白安立于水井旁,举着水瓢海饮,很是知足。
女子放下水瓢回过身,就看到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往这边靠着,赶忙迎了过去,倍感亲切。好似那盼星星盼月亮,过于热情,到让庄俞有点摸不着头脑。
陈白安跑到少年面前,管不得男女之别,就在其口袋摸索起来,掏出了一把青梅果子,眼睛瞪的老大,很是稀罕。
江满文峻两个孩子看到这边动静,都赶忙起身眼巴巴的望着这边;庄俞看了看陈白安,又瞅的两个小公子,回了神,才明白过来。
赶忙走到小院,同几个孩子分了兜里的青梅果。艾学义坐在台阶上看着少年走了过来,报之一笑,接过了果子,道了声谢。
四个孩子都有些狼狈,尤其是两个小公子哥,本该华丽的衣物粘了不少泥灰。
饿肚子的滋味,庄俞石小可深知,如此狼狈模样,也着实怪不得这些孩子。
青梅酸果确实醒神,几人本该萎靡的神色,在庄俞来后好了几分,眼神充满希冀。
少年多少有些自责,昨天送上山的食物看样子是少了。
“我给你们先做些吃的吧,打个尖儿,响午私塾管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