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她真认识扉页上所有的字一样。
翻开第一页,李满囤看到作者自序里的话立又惊喜叫道“太太,尚儿在这里面提到咱们红枣了?”
红枣两个字王氏都是认识的,她看着李满囤手里的书,急切问道“哪里哪里?我怎么找不到?”
“这里,”李满囤手指道“妻李氏。”
“尚儿的妻可不就是咱们红枣吗?”
“李氏!再没错的!”
“真的啊!”王氏惊叹道“咱们红枣的名字真是印书上了!”
“这真是太好了!”
“是啊!”李满囤也感叹道“要不世人怎么说夫荣妻贵呢?咱们女婿有学问,红枣也跟着沾光——现名字就印到了书上。”
“咱们红枣将来一准能跟孟母一样,名垂青史!”
一年来学问见识都爆涨了的张乙闻言不觉垂下了头,掩盖住嘴边的笑意……
李满囤看节礼中有给李高地和于氏的衣裳便送到老宅,结果一进门就听他爹跟他抱怨道“满囤啊,这秋收割忙,满园却听钱家的撺掇不务正业跑府城去了。这家里活计没人干,可如何是好?”
李满囤奇道“满园家里不是买了人吗?”
李高地气愤道“自己不照管,只靠买的人,不是要倚了草鞋戳了脚?”
李满囤闻言笑道“爹,您且放宽心,满园也这么大了,我信他走前一准对家务有安排!”
“对了,爹,”李满囤递上衣裳包袱道“这是重阳节红枣给您和娘的衣裳!”
李高地原以为李满园不在家是个让长子帮衬老三家秋收的绝好理由。
而满园家就几亩地,李高地暗想只要满囤出人帮忙,收拾好也就两三天的事。
这样老三家收好了粮食,老三媳妇就不好再以家里活计没人做而不使家里买的人来给他家帮忙了。
李高地算盘打得挺好,但奈何长子不接茬。李高地心里气闷,接过衣裳包袱后转递给于氏后便低头抽烟,一言不发。
于氏眼见李满囤铁了心的不提帮忙,心中也是郁闷。不过她心眼多,不肯轻易放弃。
于氏道“满囤啊,去岁红枣拿来的府城那个治嗓子疼咳嗽的糖,你哪里可还有?若是有,倒是拿些来给你爹吃。”
“这几天你爹为满园着急上火,嗓子疼!”
谢家的买办每年都采购梨膏糖。红枣这回拿来的节礼里就有一大包梨膏糖。
而李满囤王氏日常喝蜂蜜柚子茶,并不大吃糖。
李满囤听说他爹嗓子疼,便答应道“有的,一会儿家去,我让人送些来!”
要到了想要的梨膏糖,于氏心里却更酸了。
现谢家红枣当家,于氏嫉妒地想一个重阳节也不知送了多少好东西家来。偏继子吝啬,她不主动提,继子竟是一点也不往家送!
俗话说的“越有钱越吝”,真是一点也不错!
李满囤并没有把家里的梨膏糖都送给老宅。这糖治病,他得给自家留些,再还有他两个外甥都在城里上学,大舅哥王石头也是常来常往,他也要给他们一些。
拿家常装点心的牛皮纸袋装了一袋梨膏糖,李满囤觉得单样不好看,便又装了一袋子酥糖打发陆猫儿一起给他爹送去。
李满园是九月十三回来的。李满园一进城家都没回,就跑来谢家找张乙跟他结书钱的账。
谢尚午后回房看到堂屋桌上堆着的四十串钱颇为诧异。
“红枣,”谢尚问道“这钱哪来的?”
红枣笑道“大爷,这是先前我跟你拿的那一百本书的书钱。”
“当时你跟我说一本低于四百文不卖。我便就照此价钱给了我三叔,让他代卖。”
“结果我三叔去府城一本卖五百文都卖完了!”
“都卖完了?”闻言谢尚颇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