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放过一个奸细入城。
因而卫杩不知道的是,眼下的南益州城内,充斥着逃难来的百姓流民和受伤的士卒兵勇,而上官翼在南益州的辛苦改进,在此时也是显得捉襟见肘。
卫杩说的没错,这里的民风不及北方,只要发生战乱祸端,本地人几乎是“事不关己”式的,无心对抗外敌入侵。他曾和上官翼分析,是因为气候的缘故,这些南人,一辈子可以只要一身衣裳、一卷草席,便可在树下、道边借着阴凉,安歇甚至度日。
因此,上官翼在去年推行“连组制度”,这也是看到曾经废弃的那个小院落而想到的。想着百姓不能安居,上官翼觉得自己做为身穿官服的男人,非常羞耻。但是他为南益州这里的民风,也是感慨万千,应该是这里的气候宜人,这里的人思维远比帝京、北方人,简单。
所以,上官翼为了将百姓牢牢固在自己的家里,而不是战乱来了就卷着一副草席北上逃跑,他让百姓以十户人做为一个组,兵役、徭役、赋税都是以组做为单位征收。征收的总量比之前略少三成,都是如果不能足额交纳或者服役,那么这一个组的人,全部充作兵役,不论男女老少。
“连组制度”一出,说什么的都有,包括南益州府衙里面的上下,首先跳起来的就是户部主管,其次是工部主管。一个说,这样管理百姓会造反,一个说,如果都去充了兵役,他这里的徭役就没人了。
独特的是,这次卫杩没有反对,这让上官翼吃不准,他是在等着看笑话,还是他要默默支持自己。最后,兵部主管石强上奏朝廷,将“连组制度”贬得一无是处,并借机反讽上官翼,带兵打仗没能耐,跑去操心府衙政务,明显是,有邪佞小人。
李乾看到石强如此激烈的“檄文”,冷笑一声,撂下一句,着卫杩裁处。
果然,此事算,不了了之。
石强,一点不意外,所以他言辞极尽恶劣之能事,算是对本地将士,一个交代。他们始终不喜欢这个赖着不走的上官翼,直到南郡人入侵,才看到不推行连组之后的弊端。
当上官翼看着一些车马家眷也跟着只一个小包袱的民众一起往北逃,他心里着实焦躁起来。他知道,这些人,往北走也最多是走到兴县,便会驻留、散居。
因为兴县再往北,入冬之后的寒冷,便会让这些只有两三件单衣的人们,再逃回来。而兴县因地势较高,而成为朝廷最南边的大粮仓所在。如果兴县因为战事的流民百姓,以及可能夹杂其中的奸细生出事端,必然会祸及国本。
而且,让上官翼反感的是,听本地兵卒说过,不管府衙如何威胁恐吓,这些人,只是不想出力打仗而在在战时北上散居,一旦战事结束、形势稳定,便会回来,根本不会因此在北边的某处安定长居。
这样的流动,别说兴县,就是让过路的州县府衙,也是非常反感和头疼的事情。
不可让兴县,有任何差池啊。上官翼始终自我告诫。
另一方面,他在南益州掣肘的原因,也是因为招募的本地兵勇,日常训练不足,军士更是迎战经验欠缺;而帝京调派来的人马,对南部的气候不适应,还未上阵对抗,先是腹泻和虫咬蛇毒、然后就是奇痒无比又容易溃烂成疾的皮疹,反成了守城的拖累,弄得军心浮动,很难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