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的木栅栏,还有的,干脆拔掉了约有腰高的木栅,踩进菜地,意欲发动进攻。
看见村民们的战斗意志高涨起来,团藏也有些慌了。
毕竟他可不想救过自己的蛤蟆真的死在这里。
“喂,快走啊,走啊!”
团藏口沫横飞,右手也没有停歇,只管握着打刀不断挥动,用刀柄向蛤蟆妖怪指示逃生路线。
可蛤蟆妖怪根本不管这些,它只顾盯着团藏,一时间,团藏竟然从它向来古井无波的脸上读出了一股愤怒。
就在团藏一筹莫展的当,他身后的房门,“咣”的一声,重新打开了。
走出来的,竟然是脖颈上缠着一只白毛巾,上身白衣、下身蓝色裙裤的妇人。
当然,比起这妇人身上的装束,她手上那柄比她还高的闪着钢铁光泽的雉刀,要更加地摄人心魂。
武士刀,就正统规格而言,一般有四种。
分别是:太刀、打刀、胁差,以及短刀。
以“长度”为标准做简单区分的话,前四种刀的长度,分别是由长到短。
太刀最长,打刀次之,胁差为30-60,短刀则多在30以下。
而从历史沿革及用途言,“太刀”此刀,是武士刀最初的刀型,一般应用于骑兵作战。
其刀身微向后倾,从物理学上来讲,其较直立型战刀,更能发挥出“圆弧连动”的原理。
换句话说,专为骑兵所用的太刀,其能在不同角度下所展现出的切砍范围,是四种武士刀中最大的。
而“打刀”,其出现时间要远远晚于太刀。
其弧度较太刀为小,插腰时刃口向上,这和中国传统的佩刀方式区别甚大。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打刀多供步兵作战。
而刃口朝上的使用方式,将使得拔刀与砍向敌人是以一个动作完成,极大地节省了战斗准备的时间。
至于“胁差”,其多被步行武士们和打刀配合使用。作为一柄30-60的刀,它多被应用于近身格斗,刀装与打刀相似。
而“短刀”这就又有不同了。
毕竟,已经有了30-60的胁差,何必再生产30长的短刀呢?这不是『重复建设』了吗?
其实,这正是短刀的妙处,因为它与前面的太刀、打刀、胁差都不同,它的刀身是不带有弧度的。
即其是一柄“直到型”的刀,如同汉环手剑。
或许,我们本来就应该称呼其为“短剑”更相适宜。
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短刀在战场上多用以“破甲”。
因为要贯通穿了厚重铠甲的敌人,所以其设计从一开始,就不需要“劈砍”功能,它更需要的,是“刺”。
这就是所谓“铠通短刀”的妙用了。
而妇人手持的雉刀,则不被归在四种武士刀制式规格之内,其起源是传统农具“割草刀”,状似我国的“青龙偃月刀”,长度两米有余。
更多时候,它是和“十文字枪”这种变种长矛一样,作为骑马武士们的长兵器来使用的。
对于自己“竟能在这偏远的乡村看到骑兵兵器”这件事,团藏略有些惊讶。
不过现下可不是关注这些的时候。
妇人似乎是抱定了决心,挺刀而上。
而蛤蟆妖怪却像是根本不知道对方想要做什么一样,只知道呆呆地站在那里,不躲不避,甚至连腰间的两把刀也不知道拔出。
值此之际,团藏也顾不得许多了,回身用刀架住妇人劈下的雉刀。
待刀势稍缓,团藏伸手抓住刀身,与妇人相持。
迎着持刀妇人惊愕的眼神,团藏心中苦涩。
“人奸”的滋味着实不好受,可团藏也不知道怎么的,刚才见到蛤蟆妖怪那不闪不避的样子,自己心底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