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产生。
这场胜利,对中国的国力的宣扬是不言而喻的:多年一直谈不拢的关税自主和治外法权,在这场战争后的第一次谈判中就取得丰硕成果。由于最大的阻碍力量日本已经退出了这次谈判,中国政|府顺利收回了全部海关的控制权。
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甚至主动提出对上海、天津租界的现状进行改革,首次明确要求本国侨民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并撤销了存在长达几十年之久的终审法院。
民国政|府也不畏缩,提出将上海等原租界变为“经济特区”的概念,以便让外国资本继续享受经济优惠的同时,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尽管主管财经的副总理张振鹫对于少帅层出不穷的新奇观点已经不再感冒,但是乍得知这个之前闻所未闻“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极大地震撼了一把在国家亟需外汇的时候,不急着把这些摇钱树砍断,而在“主权归我,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吸纳外资”的出发点下继续保留带着剥削性质的欧美经济制度。
就这一点来说,“经济特区”仿佛只是租界换了个名称的吸金窟。
但是只有张汉卿才理解中国走这一步的高明和必要:资本家也是人,资本无利不起早。没有利益的事情,怎么可能挽留直到吸引外资的注入?难道冀希望于资本家要做慈善家?追赶国外先进的工业国,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而此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力量还很庞大,如果不加以善用和控制,许多行业刚刚起步的民族资本家是无法竞争过这些资本雄厚、实力超群的大财阀的。
此外,禁止外国资本投向内地和绝大部分保护性行业,又为英美国家长期在华形成的“门户开放”政策直接冲突,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虽然胜了日本,张汉卿也不会狂妄到向各大国叫嚣的地步。有了这种“经济特区”,也可以将英美等国的在华经济活动限制在这些地带,在表面上不落口实。
张汉卿的声望在战后获得了空前的提高,但是明智的,他并没有因沾沾自喜。在他看来,这次战争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取得了对日的绝对优势,恰恰相反,日本军队的顽强和海上力量的绝对优势更加使他深深地感到威胁。
如果不是他沾了历史的光,仗不会打得那么轻松。而且日本在欧美看来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对手它的工业底子太弱了,同样它的资源劣势也太明显了,和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国远不是一个等级的,更不用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美国了。
想起后世中国一直宣讲的目标“超英赶美”,在英国被打残了的战后60年后,以共党为领导的中国才第一次超越英国,顿觉得前途并不平坦,任重而道远。
不过这次胜利,也能给东北边境至少会获得10年以上的安定。随着关东州的收复,京畿门户安全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关东州苦心经营了20多年的“丰硕”成果,被人民政|府一把手得了去。
凭心而论,日本虽然在东北无止境地掠夺能源、资源,但对“关东州”却是当作本国国土的一部分而苦心经营,这从正史上后来“满州国”并不包含关东州即可看出。
日本在关东州建设了大量的厂矿企业,从大连到沈阳的“南满铁路”两侧密布着许多终日冒烟的烟囱,这一带也被国外经济学家称之为“东方鲁尔”,其经济实力可想而知。东北本来就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现在又增加了“关东州”这支生力军,如虎添翼。
朝鲜战场上中国陆军的酣畅淋漓,充分证明张汉卿着力发展装甲部队的战略远见。也是从朝鲜战争开始,全球主要陆军进入了一个装甲为王的时代,坦克的性能被进一步发扬。
在这个基础上,张汉卿对陆海关系的平稳,基本上还是考虑到国家的长、短期需求。用布热斯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