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但我总觉得官员们尊享百姓们的供奉,就该严格律己,而不能随心所欲埋下日后可能危害国家和百姓的隐患。”
“是我没能体谅皇上的苦心,没有处理好与官员们的关系,才导致皇上不得不降罪于我,所以我一点儿也不怨怪皇上,我知道皇上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现如今我已是待罪之身,皇上却还愿意让我去教导大皇子,这不就是对我的信任吗?至于师徒名分,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只要皇上还愿意相信我,我便不会辜负他的期望,一定会好好儿教导大皇子。”
昨天如鱼来劝导他的时候,他就已经预料到李复书这次应该不会再保他了。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更坏的打算,他以为李复书会将他外放或者直接罢免,所以连降十一级已经比他想象的要好得多,至少他还留在京都,并且能够教导李继。
姜无谄说话的时候极为诚挚,如鱼这才相信他是真的没有把降职的事情放在心上,她暗暗松了一口气道“你能这样想就好。”
姜无谄道“还得多谢如鱼姑娘昨日的良言。”
若没有如鱼昨日的提醒和开导,他恐怕一时还真的难以接受这样的处罚。
如鱼道“不是我,是皇后,我只不过是奉皇后之命办事而已。”
昨天她还觉得赵学尔特意让她来开导姜无谄根本没有必要,今天便不由得佩服赵学尔的先见之明,虽然这样的结果大概连赵学尔自己都没有预料到。
提起赵学尔,姜无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他想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赵学尔便救了他的性命。刚开始姜家人对赵学尔颇为感激,后来姜无娇被逐回了娘家,他们便改了口风。但无论姜家人如何控诉赵学尔的‘恶行’,他始终相信赵学尔不是故意针对姜无娇的,否则赵学尔当初只要稍微露出一点儿马脚,让尹国公把他捉去杀了就行,又何必千辛万苦地把他救下来,让姜家人在李复书面前大大地露一回脸,再费尽心机地给他们难堪呢?
这几年来,帝后关系和睦,成为一时佳话。他们姜家非但没有被穿小鞋,反而父子俩齐齐高升,这便足以证明他没有信错人。尤其李复书曾经还特意与他说过,他能以这般年纪执掌御史台,与赵学尔的举荐脱不了关系。现下他主持改革受挫被贬,又是赵学尔第一个派人前来劝慰,这怎么能让他不感动呢?
可惜他是外臣,姜家与赵学尔又关系特殊,他根本没有机会亲自向赵学尔道谢。
姜无谄想了想,躬身向如鱼行了一个大礼,道“那就请如鱼姑娘替我多谢皇后了。”
罗州至京都那一路虽然短暂,却足以让他见识到赵学尔的才情和胸怀,他知道他和赵学尔再也不可能有那样相处的机会,也知道他恐怕再也难以忘怀他们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同行的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