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昭阳公主为储君,这事和皇后娘娘要领兵出征可不一样。女子为将虽然不多,但哪朝哪代都能找出一两个。她们就算出格了些,还不是要听圣上的,听夫家的?
女子为帝就不一样了,她一个女子手握大权独断乾坤,这让深受儒家思想教导的士大夫如何能接受?
反对之声特别激烈!
神武帝不放在心上,金九音自然也不着急,她跟昭阳公主道:“稳住,做好你该做的。让他们吵去。”
身为当事人的昭阳公主自己无须亲自下场,那多降低自己的格调!
所以,大臣们反对归反对,对昭阳公主的观感还是很好的。她打小就常出入御书房,许多大臣都是见过她的,长得好,见人就笑眯眯的,遇见他们该问好时问好,该行礼时行礼,一点都没有皇家的骄纵之气。这样的小姑娘很难让人心生恶感。
就是现在,哪怕遇到朝堂上叱骂她的大臣,她还是笑脸相迎,行止有礼。反倒弄得那些大臣浑身不自在,若昭阳公主是个皇子,他们哪里还会反对?巴不得圣上赶紧立太子才好呢。
说起来源头还在圣上那里,他一意孤行把昭阳公主推出来,害得他们有一种欺负小姑娘的负罪感。在他们看来,昭阳公主多乖巧懂事!
金九音没想到都过了十五六年了,林智的家人会找上门来。
是桃花进宫回禀的,“那边估计也是觉得林家真正能做主的人是娘娘您,他们知道臣妇与娘娘的关系,就通过关系找上虎头他爹。”
想起那个面容枯槁的妇人,桃花的眼底闪过一抹同情,“娘娘,这么大的事还得您定夺,臣妇也就是进宫跟您说一声。”
金九音朝她望去,桃花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感同身受吧,臣妇瞧着那个妇人挺可怜的。”比她小了好几岁,看上去却比她苍老多了。
“怎么说?”金九音问。
“娘娘,是这么回事”桃花轻言细语讲述起来。
来寻亲的妇人是汝南王的长媳,汝南王世子的原配张氏。张家是商贾,当地的豪富。汝南王当初给儿子订下张氏,是因为缺银子,却又不愿意落下个豪夺的恶名,便用联姻大方式要了张家二百万两白银。
门不当户不对,张家又心疼闺女,自然不愿意闺女高嫁进王府。可不嫁能行吗?不嫁就是家破人亡。汝南王已经看上张家的财富了,想要拿到银子又不是只一种办法,联姻不过是最简单的罢了。
张家有钱,张氏也是娇养长大的。然而嫁到汝南王府却因出身被人看不起,婆婆觉得是她阻碍了儿子娶不到门当户对的闺女,夫君认为是他抢了心爱表妹的位置。再加上兄弟明里暗里笑话他为了银子“卖身”,就更让他恼怒了,对张氏自然没一点夫妻情谊。
这桩婚事对张氏来说就是一场苦难,爹娘还在的时候,她在王府的日子还能过。等爹娘因病故去,二叔掌了张家后,张氏的日子就艰难了,王府里连管事都敢轻慢她。
幸好这时她已经有了身孕,所有的神思都寄托在肚子里的孩子身上。谁能想到孩子五个月大的时候居然丢了!她不过是出府拜祭爹娘,回来孩子就没了。她的心腹丫鬟和奶娘被打得奄奄一息,见到她只来及喊了句冤枉就断了气。
堂堂汝南王的长孙,在自己的府里居然会丢,说出去谁信?更无耻的是,婆婆居然把罪名推到张氏身上,怨张氏没看好孩子,说是她的丫鬟和奶娘与外人勾结,谋害他们的长孙。
丫鬟和奶娘已经被打杀,还不是任由他们诬陷?
张氏险些疯了,若不是还牵挂着下落不明的儿子,张氏早死了。
汝南王世子以张氏魔怔的借口把她迁出主院,扔到一处偏僻的院子自生自灭。好在张氏身边还有几个忠心耿耿的仆人,这才没被害死。
张氏迁出主院后,她夫君就迫不及待把心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