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在卫右渠的命令下,征调粮草和抓壮丁的部队全都化身土匪,将王险城周边地区霍霍的天怒人怨。
这里一直都是卫右渠的直辖地,所以没有地方豪族盘踞,自然也没有人能反抗卫右渠的暴行。
如果不是燕军正在逼近,抢劫的范围还会扩大。
这就是战争带来的困苦,地方豪族不得不放弃老巢逃亡荒野藏匿,下户农夫连最后的口粮都很难保住,只能以野菜树皮度日。
下户中只有青壮活下去的概率会大一些,因为这些青壮大概率会被抓走充当民夫和炮灰,至少不会被饿死。
当燕军兵临王险城时,赵作仁麾下的兵力不降反增。
与卫右渠的野外决战中燕军损失不清,不算勇士亲卫队的折损,虎贲营和惩戒营阵亡和重伤退役的人数高达4000多。
这一战过后,赵作仁轻门熟路的将惩戒营中立下足够功勋的老兵升迁的升迁,愿意加入虎贲营的就补充进去。
惩戒营中只有普通士卒才是戴罪之身,从伍长级别的军官开始都是立下足够功勋升迁起来的燕国自由民。
赵作仁将其称之为燕国国人。
国人在燕国可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那些为燕国工作的手艺人和参过军立过功劳的士卒,才被称之为国人。
而且国人的亲朋好友无法获得国人的身份,但可以摆脱奴隶的身份。
在燕国的普通民众中,主要分为三个阶级,最低为奴隶,然后是自由的平民,最高则为国人。
在赵作仁的‘英明领导’下,每一个国人家庭都有自己的田产,而且燕国法律上对国人也有优厚的待遇,这是他们为赵作仁拼命所应得的。
不过在国人和奴隶之间的自由平民界定比较模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称呼。
虎贲营补充战损后增加到8个大队,总兵力4000多人。
惩戒营补充得最多,在路人这个榜样的作用下,大部分战俘都愿意加入到惩戒营当中,毕竟在燕国当奴隶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只是赵作仁没有允许所有的战俘都加入惩戒营,至少那些连刀都拿不稳的卫满国民夫不能加入!
所以惩戒营在补满战损后,只扩编了8个大队,总兵力16000多人(包括校尉和都尉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