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环境造就了汪铭恩有些敏感多思遇事先考虑自己却也算不得品德败坏,只这样的性子要没人领着只一味的苦读终究不是正途。
二叔公上了年纪又一心想要将光宗耀祖的期望加诸于他身上,就算他有什么做的不对也都是高高扬起轻轻放下,甚至舍不得责怪。
汪明婉又是个柔弱的性子,传达给汪铭恩的也都是悲苦或者满含期望的目光。
至于汪宝林,他自己都是粗人实在也是不知道要如何教导才好。
林先生轻笑,看着汪宝林缓缓说道“我观那孩子本性不坏,若是拜在我门下自是要吃些苦头的。”
汪宝林忙站起来朝林先生拱手道谢,“汪某代侄子汪铭恩多谢先生。”
林先生随意摆摆手,等汪宝林又坐下才问道
“汪老爷,我看这村子里大多的孩子都不曾识字,五六岁就开始跟着大人下地干活,汪老爷何不考虑在村里盖一座学堂?”
“盖学堂?”
汪宝林瞪大了眼睛,他从未想过这个事情。
“这些孩子识得几个字后将来的日子或许也不会如此清苦。”
小丰村的人日子是过的真苦,要不也不会羡慕如园的下人住着瓦盖头的房子,尤其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几个月,青菜糊糊能混包肚子已经很不错了。
有的人家一双鞋子大家轮着穿,一件好点的衣裳也是不分男女的穿,就这个冬天村子里就走了三个老人。
“林先生的心胸非吾能及。”
如果不是他念过几年书识的字他在军中就不会一路往上走,也不会有今日,是该让孩子们都念上书的。
“此时还得再商量商量,不怕林先生笑话,眼下这府里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钱做这个事。”
林先生也是清楚如园现今的状况,又说回到了汪铭恩身上。
“最近他变化不少,虽说比以往更加沉默缺也做的了更多的事,这孩子心里有事儿终究不能真正的松懈下来。”
汪宝林也是叹气“他娘带着她在娘家讨日子,打小就受白眼心里也是有怨的。”
“也算是天资聪颖,脑子比姜哲不遑多让,只心中有事考虑事务总归不够周全,要想改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
说完这事两人才又说起其他来。
晚上汪明恩就来了,劳作些日子廋了些却也精神了不少,在书房里谈了半晌出门的时候脸上总算带了笑,步履轻快。
第二日一早,父女两人早早到了县城,他们得先到县衙后才再到周大夫家。
县衙的人一看是汪宝林了忙将人迎了进去,也有小丫头在门口等着,见汪如心一到便欢喜的上前行礼道
“汪姑娘,我就姑娘等您多时了。”
县衙的后院一派忙碌的景象,下人们不停的穿梭忙忙碌,汪如心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才问道“你们这是要出远门?”
“回汪姑娘,夫人要带着公子和我们姑娘回京都,眼下正在收拾。”
话音刚落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如心妹妹,你怎么才来。”
祝宁脸上的喜意怎么样都掩饰不住,拉着汪如心坐回到她的闺房,“娘要带和我哥哥回京都了。”
说完脸上又爬上红晕。
汪如心也笑了,压低声音问道“你要回去说亲?”
祝宁脸上霎时通红,捂着脸道“才不是,是哥哥要回去念书。”
一想到要回到京都,祝宁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回去了她就有机会能见到三公子,这些日子她娘已经话里已经开始动摇,她也不会完全没有机会的。
看着她脸上的红晕都蔓延到了耳朵,汪如心也是好笑的摇摇头。
“就是你的及笄礼我参加不了了。”
“也不是多大的事无需在意的。”
须臾,祝宁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