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可以根据表现给你奖赏。”
中年人很高兴,“大人放心,小人连只兔子都没有杀过。”
“孙大目就驻扎在王村,孙贼手下一共有五百多人,是附近最大的一股黄巾贼了。”
魏刚心动了,决心顺势消灭这伙贼寇。
吕布军刚刚进入海西,贼人还没能做出反应,这时候的警惕性也最差。
这是重创黄巾势力的最好机会。
既然这位孙大目是黄巾贼势力中最强的一支,把他打服了,后续的剿匪工作也轻松了很多。
中年人亲自给新军带路。
部队调整方向,突袭王村,同时,魏刚派出士兵,把计划汇报给高顺
为了让高顺尽快明白海西局势,那名年轻俘虏也被传令士兵带走。
轻步兵或许在攻击能力和防御能力上差点火候,但是,将士们的机动性却很高。
轻装疾行,到达王村外,将士们找地方隐蔽,进行休整。
魏刚排出斥候,打探王村军情。
根据斥候带回的消息,王村兵力至少在500人以上。
这一批贼人不仅大意,而且防守松懈,村庄里正大摆宴席,贼兵饮酒作乐。
村子外围留下了少量的匪兵,但这些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抗新军。
此时进攻,可以打土匪一个措手不及,甚至不会遭遇像样的反抗。
魏刚召集了两名屯长,下达作战命令。
确认进攻流程后,全军出击。
王村的战斗过程与张村大同小异。
两屯将士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杀进村庄。
黄巾军将士大多因为醉酒无力反抗。
村里的贼兵很多,这一战,新军没能消灭全部贼人,少数反应快的贼兵在合围前逃出了村子。
黄巾贼损失惨重,新军依旧无一人伤亡。
美中不足的是,魏刚没有抓到孙大目,根据俘虏介绍,这位匪首接到了陈白骑的邀请,一早就离开了王村。
收敛财物,押解俘虏,将士们向海西县城行军。
(s将军下有长史、司马辅助,部队分若干部,部由部校尉和军司马率领,部下设曲,曲由军候率领,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设屯长,五十人一屯不同军队在编制上可能有一定区别,本书暂时采用这个设定
黄巾起义之后,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大声的就自称雷公,骑白马的就自称张白骑,行动轻便的就说是飞燕,胡须多的就号称于氐根,大眼的就说大目,这些名字不是匪首的真名,只是化名
我说一下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主角不会太迷信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人物也是一步一步提高能力,走到那个历史高度上的。而且,历史人物的两极化印象太严重了,有时会因为一件事就否定了这个人的一生。
历史终究可以给主角一个参考,例如人物的性格,关键时刻会做什么样的选择等等,使用历史人物的风险相对较小,培养成本也更低。
跟随主角走下去的不可能都是历史人物,一定会有原创人物登场,名将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能一直给平台,给机会,少犯错误,不过,历史小说,终究还是以历史人物为主,原创人物只占了少数,书友们可以放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