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便是“神风”与“雪夜”的结合。
这是索特那王爷亲自取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大清第一福将,索王爷确实有点东西。
·
风雪号长达47米,排水量接近750吨,代表着我大清长江以北最强的造船水平,并得到了俄国船工的指导(指90时间抱着伏特加呼呼大睡)。
平心而论,风雪号的工艺确实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是中西合璧的典范。
如果放在博物馆里,绝对是了不起的藏品。
又或者放在万历年间,也足以成为朝倭战场上至关重要的力量,至少比起大名鼎鼎的龟甲船要强大的多。
风雪号的建造花了足足40万两银子,用掉了大兴安岭五百年以上木材二十三棵,明铁皮七千斤。
没错,我大清可并非食古不化,而是睁眼看世界的。
如今乃是铁甲舰横行的时代,我大清的主力战舰,自然也是铁甲的。
简单来说,得益于明货横行,索特那派人偷偷采购了几吨明铁皮,用砂纸抹去标识,再重新涂刷上东江镇的印记。
然后上报朝廷说,皮岛能工巧匠在索王爷的英明领导之下,终于突破了暴明的技术封锁,生产出了属于我大清自己的马口铁。
当然,之前东江镇账目上消失的八九万两银子,自然也就成为了索王爷牵头研发铁甲舰的经费。
这只是风雪号建造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总之,这艘以晚明时期的漳州大鸟船为基础,在舰首和侧翼包裹上了铁皮的大清自主建造的第一“铁甲舰”,就这么神奇的用掉了1/4艘定远舰的银子后诞生了。
而且如今的银子可比定镇二舰时代要值钱多了。
所以考虑白银的贬值,这艘包铁木壳船的造价几乎相当于1/3艘定远舰。
而它的吨位仅为定远的1/10。
至于材质和技术水平么更不须提了。
但就是这么一艘船,还是被杏贞一系夸上了天,称为国之干城,抗明之神器,是我大清建设新军的成绩典范。
所以如今被政敌逼着去和大明碰上一碰,也怪不了别人。
但自家人知自家事,尤其是曾经得到过明法下关海战第一手资料的德川庆喜很清楚,大清这艘风雪号连当年法国人的铁肋木壳西洋船都比不过,更别说大明的船了。
甚至德川庆喜怀疑,当年自己向林肯大统领订购的那两艘美式铁甲炮艇都比大清自己造的船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