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昭姬辩琴(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荀彧说的这个人名气不小,儒学大家——蔡邕。

在此之前,董卓对蔡邕极为重视,宁武穿越来后,由于忙着对付关外诸侯,私下也没怎么跟这位儒学大家有过深入的切磋交流。

如今荀彧提起,宁武倒也想了起来。

蔡邕,字伯喈,文学、书法家,喜欢藏书和音乐弹琴,堪称当代大儒。

灵帝熹平年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上书,校正儒家经典著作,《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

校正之后,蔡邕用红笔所书,由工人耗时八年,刻在46块石碑上,史称‘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一经问世,轰动整个京师洛阳,甚至轰动全国。石经刻成,被竖立于太学门前,“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辆),填塞街陌”。

哪怕时至今日,也依旧有很多地方上的学子,不远千里的跋山涉水,来此观瞻临摹。

蔡邕的名声,也因此如日中天。

他要是愿意帮忙,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宁武亲自去了蔡邕府上一趟。

得知宁武到来,蔡邕出府相迎。

董卓修建学堂的事情,近来闹得沸沸扬扬,蔡邕也是有所耳目,如今董卓登门,蔡邕大概能猜到董卓为何而来。

到了客堂里,董卓和蔡邕相对而坐,吕布则在外边站岗,如果无聊,也可以去庭院里走走,但前提是能够保证到宁武的人身安全。

坐下之后,宁武也不啰嗦,开门见山的与蔡邕说了。

虎牢关一役,前后战死一万七千余将士,剩下很多孤儿寡母,抚恤金已经发了下去。这些将士都是国家的忠勇之士,但他们的孩子却因为身份卑贱,而不能进学堂读书,所以宁武兴办学堂,想教导他们,使他们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太师有此想法,乃是国家社稷之福。”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蔡邕拱了拱手,对宁武此番行事,大为赞赏。

“学堂修建好了,但授课的老师却一直找不到人。”

宁武苦笑起来,看向蔡邕“你是知道我的,从入洛阳开始,就一直不得人心,加上又是西凉边鄙出身,士大夫多瞧不上我,他们屈服,不过是畏惧于我手下的兵马。

如今,新学堂差个院长,我想请你出山。”

对于宁武的请求,蔡邕并没急着答应下来,他凝视了宁武稍许,沉吟片刻之后,才缓缓开口“太师,您是认真的吗?”

他怕董卓只是一时兴起,说不准哪天就放手不管,到时候苦的,只会是那些孩子。

这不废话么!

我带着手下将士吭哧吭哧的干了一个多月,你以为我闹着玩呢?

宁武郑重点了点头,自然是认真的。

即使宁武的态度坚定,蔡邕也依旧有些犹豫不决可否容我想想。

宁武点了点头,新学堂还有一段时间才会开学,也不急于一时。

更何况,毕竟是请人办事,就得有请人办事的态度。

如果有蔡邕担任院长,学堂的名气至少能上升好几个档次。

宁武走后,蔡邕有些心绪不宁,他取出最喜爱的焦尾琴,平放在桌案,轻轻拨动琴弦,想通过演奏,让自己的心境平复。

然则没弹多久,便听得‘珰’的一声,琴弦断去,琴声也随之戛然而止。

蔡邕深皱眉头。

此时,路过的一名少女目光看来,声音如出谷黄莺“父亲,第二根琴弦断了。”

蔡邕低头瞅了一眼,果然是第二根琴弦。

“不过是运气好猜中罢了。”

于是蔡邕故意弄断一根,问她你且说说,断去的是第几根?

那少女又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