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彝,洪大守搜肠刮肚,这名字真的熟悉,就在嘴边,就差说出来。(昨天更新,误写作周,已经修改。)
翻来覆去走了几步,脑子里“轰”的一声,这不就是沈维鐈!
沈维鐈(1778年—1839年),字子彝,浙江嘉兴人。嘉庆七年进士,即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太子洗马,累迁侍读学士。
曾参与修《全唐文》、《西巡盛典》、《一统志》,入直懋勤殿,纂辑《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官终工部侍郎,以耳疾告病,归乡修养。嘉庆帝特意下诏,一旦疾愈,立刻起用。很可惜,转年病卒。
一份看着相当不错的简历,以一个汉人的身份,在满清的朝廷里做到副都御史、工部侍郎。而且是告病暂休,如果没病死,也许就是一任封疆大吏。
可他就算当了官,干的也不错,最多也就是给满清增加了一个还算合用的循吏而已。他最大的贡献,和什么编修书籍,参核贪官完全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只做了一件事,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
选中民族英雄林则徐!
十年后的嘉庆十六年会试,沈维鐈担任同考官,当时的林则徐已经是三考不中,屡次落选。大好的青春,被一帮瞎了狗眼的考官荒废,数次前往燕京会试。
同样的人做的卷子,你要是说某一次状态不好,答坏了,没有中试也就算了。偏偏林则徐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名落孙山,失望回乡。
直到遇见了沈维鐈,这位慧眼独具的同考官,一眼就相中了林则徐的考卷。
满清的科举制度,是先由同考官看过,选中的卷子再递上去给正副主考官阅卷的。否则数千乃至上万张卷,凭主考一双眼睛,看到什么时辰?
那年的主考官恰巧是乾隆朝的名臣曹振镛,这位死后谥号“文正”的大佬,时任内阁学士、吏部侍郎。
万千考卷,沈维鐈独独挑了这唯一一张卷请曹振镛亲自过目。
一见之下,大呼人才!
太和殿金殿殿试,这时候林则徐已经是贡士,所争的不过是进士的名次而已。
又是沈维鐈,力主将林则徐的试卷放入前十名之内,交给嘉庆皇帝御览。曹振镛也持相同意见,最终林则徐一个贫寒子弟的答卷上答天听,得中第二甲第四名。
全国第七名!
这样的人才居然被以前的瞎眼考官埋没了几乎十年,如果不是沈维鐈的青眼,那林则徐还不知道要蹉跎多少岁月。
很显然,明年,也就是嘉庆七年,又是大比之年。而沈维鐈家境尚可,故此提前半年多到燕京来准备应试。
他要是真的奋笔疾书,怒斥军机大臣们不作为,而且是投往通政司这个蜂窝煤一样的窟窿衙门。用不了半天,全燕京都会知道沈维鐈指斥枢臣,甚至暗讽国策。
那他明年的进士肯定要黄!
他要是黄了,后果不敢想象!
“吃好没有?”洪大守立刻问其他三人。
然后也没有管三个人到底吃没吃好,拔腿就走,上去追沈维鐈。
林尚沃他们三个看洪大守满面心急的往外走,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也站起身来跟了出去。
和小二说了一句“月底会同馆高丽使节团林尚沃结账。”三人追出去,只能看见洪大守一个不太清楚的背影。
洪大守刚才看见沈维鐈往这个方向走,是故一路寻来,可走出去一百多米,始终没见着沈维鐈的人影。
燕京毕竟是燕京,小小的四九城内住了上百万人,拥挤是一定的。路上人来车往,根本难以细致的找寻。
林尚沃三个追了上来,“洪大哥,你追那个书生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