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86章 后续的小事情(上)(3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因为他发现收入有减少的趋势,照这样下去,不出半年就得崩盘,就想再搞几个案子,刷刷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傻钱进来。

其实他也挺鬼,炸弹归炸弹扔,但从没想过弄死人。

bl大厦的实际上是燃烧弹,考虑到新建大楼的消防设施都不错,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坏就坏在,案发地办公室的老板也是犹太人,买卖做的很大,但依然吝啬,既要面子又舍不得花钱,整间办公室都铺了地毯化纤的……

这玩意遇到火就燃,而且会放出大量毒气,加上bl大楼是新造的,采用了时髦的不可开窗式设计……

不死人一切好说,死了人,而且还是死的同族的。

舆论马上就会产生变化。

虽然爱德华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把谢尔顿等人塑造成无知和生不逢时的悲剧英雄,但毕竟只能管一小段时间和一小撮受众。

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部分人于一世,但你无法欺骗所有人于一世。

米国群众又不是真的蠢,很快回过神来,这仨货或许是情有可原,但保卫犹太人同盟肯定不是好货,墙倒众人推,媒体也最喜欢打这种太平拳政治正确、同情平民、还没有风险。

于是捐款来源马上锐减,那句“所有资金的支出都要卡哈尼拉比亲自签字”的规定也不是针对爱德华,而是针对所有的受骗者或者说叫投资者。

事情大体就是这样。

至于卡哈尼拉比本人,在这段时间里已经飞快的办妥了各种手续,火线移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以色列公民。

至于为什么对于国外移民定居审核极其严格的政府会用如此罕见的高效率帮助拉比办妥一切手续?

一方面,“祖国”需要人民的回归;另一方面,拉比在瑞士银行的存款也是一个很大因素。

总之,卡哈尼拉比现在安全了。

当然如果留在米国,他也会很安全,米国监狱戒律森严,牢头狱霸和司法警察构成恐怖的镇压力量,但只要耐心改造,至少生命能得到保证。

但在以色列,他在安全之余还能获得自由!

从遥远的,世界上最自由得米利坚来到战争前线,是为了追求自由,显然这是个极为动听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为他在祖国带来许多追随者,就和在米国一样。

随后他在新故乡或者旧说故乡重操旧业,成立了极端组织,宣扬暴力活动。

结果被效率极高的以色列国家安全局(辛贝特)特工破门而入,反拷双手押上警车。

卡哈尼拉比立刻抱怨“我就是在美国也没受到过这样粗暴无理的对待。”

得到的回答是“该死的,老实点儿!这儿可没有谁会在乎见鬼的‘犹太人选票’”!

……………………

说回正题,卡哈尼拉比留在米利坚的只是一个烂摊子,爱德华之前垫付的大几千办案费用也等于打了水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