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能看到了灵魂,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丁耒感受一下自己的躯体,除了虚弱之外,别无他态。
疲惫不堪的他坐在原地,木宁和一些卫兵随时守护,这一艘船的倭寇也早已经破了胆。
他们纷纷求援,可是当别的倭寇发现两位将领和刚田丸皇子尽死之后,顿时骚动掀起,四面久久不能平静。
大明将士众人杀上,猛如狼虎,他们“鸳鸯刀”可以克制这些倭寇的太刀。
丁耒盘膝而坐,努力运转内气,当行到了天灵盖的时候,忽然被一层莫名之态所阻挡。
他似乎因为此次,身心展开了分化。
心是心,身是身,就如佛教所说的“色身皆空,唯心如禅。”心灵究竟与身体是什么关系,往往古代从医道还是宗教还是哲学,都有了很多理论研究。
不过无论如何,佛教对于心的领悟,却是不如儒家来得透彻。
凡世间人都有欲望,多数人是欲我所欲,甚至个别人还欲求不满。
不过也有极少的一个群体,少私寡欲,有点像道家的理论,可眼下要解释,倒是儒家更为贴切。
实际上,早在几十年前,大明皇权还在巅峰的时候,曾经出了一个大才之人,那就是王阳明。
阳明心学,可以说是儒家另一个支派的集大成者。
当年王阳明曾经为了研究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从而看着竹子,硬生生格了一个月,然后不得不吐血。
自此,他便觉得朱熹的儒家理论存在问题,而自己则发心深省,研究出了阳明心学这套理论!
丁耒坐定的时候,就在思考心与身的问题。
学武之人,往往心需要豁达,开朗,需要收放自如,该爆发则爆发,该静谧则静谧。
沉如潭,动如兔,猛如龙,煞似虎,怒如涛,攻如雨。
这一切的根基就是心灵,心灵的根基却就是灵魂。
先是灵魂动,还是先是心动,或者是先身动?这个问题,却有些复杂,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理论,从没有人能够找到其中的关隘。
可是王阳明不一样,他找到了,他提出了是先心动,再有了身动,再有了灵动。
也就是万物都发自内心,没有心的人,就等于失去了感知。
便是这样认识的,傻子无心,所以他们对世界感知或是没有,或是吃顿。活死人更是无心,即便他们活着,也好比死亡,哪怕灵魂和肉体尚在,却依旧是一潭死水,不可能继续认识这个世界。
丁耒能想到这里,也是他突然而然的感受。
他看到了灵魂,故然有了这一层思辨。
是心灵让他脱胎换骨,还是灵魂让他脱胎换骨?
与其说是脱胎换骨,其实反而是建立在身体损伤之上,他现在寿命可以说已经临近末年。
也正是因为之前的“惊目劫”,使得他的心灵受到冲击,在冲击之后,他的生命力才迅速衰退。
如果真是这样,那何者为第一性的哲学思辨中,心就是第一位了。
甚至超越了灵魂和肉身的思辨。
阳明心学,难道是真的发觉出了什么?
要知道,王阳明只是一个普通儒士,按道理他没有武者研究自身透彻。
可是,他经历过格物致知,经历过内心反省,通过这一连串的量变,这才产生了质变。
正因为质变,他对世界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阳明心学,心外无物,心外无我。
心之所动,就是风雨,心之所动,才知世界。
即便他后来的理论有些偏激,甚至逐渐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心灵投影。
可是,前期理论,却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