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08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地理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概念,叫胡焕庸线。以腾冲和黑河两点为直线,划分出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面积相当,但一半聚集着95的人口,另一半只有5。

这条线在电影上更为明显,大多数的故事被北上广承包,这两年的热门取景地往西靠一点,也顶多到贵州《无名之辈》、重庆(《火锅英雄》。

真正能跨过胡焕庸线的,远远不到5,我们是拍不出西部片?

宁远看来西部不缺好故事。就看有没有人能发现这片广袤土地下的宝藏?

其实有一个人,这么多年来就一直在拓展国产片的地域边界。没人去的地方,他去;别人拍不出的故事,他拍。

一问世,就毫无悬念地征服了观众。豆瓣8.8,在金像、金马、金鸡和东京电影节都摘下重量级奖项。还真别说电影里这极端的环境,这决绝的故事非去西部不可。

它叫《可可西里》。

改编自真人真事,原始荒原,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盗猎者进入可可西里大规模屠杀藏羚羊,当地政府组建一支武装巡山队,以退役军人日泰队长为首领。他的原型就是壮烈牺牲的杰桑索南达杰。

电影讲述的就是巡山队对盗猎分子的一次长途追捕。这个在无人区里发生的故事,终究要被人永远铭记。

对于这段真人真事,陆川坚持的最大原则也是真。以至于有人以为,《可可西里》不像一部电影,像纪录片,像真实新闻报道。

开头就是一组触目惊心的照片,记者尕玉平静客观地叙述着这片土地上藏羚羊的遭遇。巡山队的故事,也按照尕玉的画外音,以时间顺序推进,让整部电影充满了纪实报道的风格。

为追求真实的质感,陆川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他们很多正是当地的藏民,有的参与过巡山队,有的有过偷猎经历。

他们的脸是经历过高原日晒风霜的脸,他们的神情,像高山一样坚毅沉默。

拍摄期间演员们被逼着去感受最真实的绝望,一次次去跳冰河,一次次去陷流沙,多次晕厥,濒临危险。

到最后已不是在表演,而是生存本能的反应。《可可西里》的难以复制,在于很难再有一群主创,这么玩了命似的投入故事。

拍摄过程全部都在海拔3800米以上;其中30的戏在无人区拍摄;还在可可西里最高峰布格达尔峰6200米处取景拍摄……

原计划3个月的拍摄周期,结果超期一个多月;整个剧组最多时的108人,到最后只有60多人留下。

没想到看上去斯斯文文的陆川也是个狼人!

宁远曾经听过一个陈年八卦,陆川当年拍处女作《寻枪》,把本子寄给了姜文。姜文看到剧本,毫不犹豫地答应担任主演和监制,还帮忙寻找投资和班底。

可是后来你懂的,强势的姜文遇上脾气倔的陆川。矛盾升级,姜文带着其他演员离开,两人闹到比拍桌子还要狠的程度。

都有个性,都有自己的艺术坚持,谁也不愿意让步。矛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喜欢姜文设计的戏剧性的台词和包袱。

姜文要恣意的想象力,恨不得让故事一刻也不着地但陆川更相信扎根土地的真实,也始终试图用摄像机去抵达。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贴近真实的强烈动机,让他对《可可西里》的故事着了魔,也让这部粗粝的电影,具备万钧之力,真实到让人心痛。

影像上是极度写实,电影大量使用固定远景镜头,真实粗粝地记录着可可西里的高原风貌,为将要上演的故事,设置一个既美丽又悲壮的背景。

讲故事的方式是极度克制。印象最深的,是巡山队队员刘栋陷于流沙的一幕。镜头就固定着,像监控录像一样,完整地记录下他踩进流沙,到整个人被大地活埋。

太逼真,太残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