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武顺之念(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有唐一代,风气开放最甚,尤其是婚嫁一面,比之前朝和后朝都要宽松上许多,《贞观律》中便有明文定论,孀妇独守三载,便可再嫁,甚至有些边州为充实人口更是鼓励孀妇再嫁。

民间尚且这般,皇室便更加如此了,自大唐开国至今,凡公主外嫁,有驸马早亡的,几乎就没有过公主独守的例子,甚至三年远远不到就已经再嫁了。再加上有李世民“珠玉在前”,李恪再怎么做,都显得情有可原,有例可依了。

此事外面传地已是沸沸扬扬,当及早定下,有了李世民发话,李恪回了东宫的次日,内宫便给武府发出了令书,纳武氏长女武顺为太子良娣,择今日迎入东宫。

宫中的令书并未下到武川侯府,而是直接下给了武府,这也就是默认了武顺是在亡父后回了娘家的女子,以武氏女的身份进了东宫,而非亡夫之妇了。

长安城,丰乐坊,武府。

当宫中的册封令书传到了武府,杨氏也是大为诧异,近来长安城中传的沸沸扬扬的消息杨氏也早已知道了,但没想到是最后竟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杨氏大惊,一时间不知所措,待缓过神来后连忙就把武顺叫来了武府内院,问询此事。

“不知阿娘唤儿来此是为何事?”杨氏叫地匆忙,武顺隐约也能猜到杨氏唤她来的目的,故作不知地问道。

杨氏把手中刚刚宫中送来的令书递给了武顺,对武顺道:“这是方才宫中送来的令书,你且看看吧。”

自打昨日李恪出宫后,武顺便知李世民已着李恪纳武顺为妾,但却还不知给的是什么名分,武顺听得宫中已经送来了令书,心中竟也有几分期待,连忙自杨氏的手中拿过了令书,便看了下去,当武顺看到文中所写的“良娣”二字时,不禁疏了口气,竟也多了两分欣喜。

李恪内院女子虽然不多,屈指可数,但妻妾等级却还是丝毫乱不得的,武媚娘为太子妃,太子妃下则设良娣、良媛、承徽、昭训、奉仪等,而良娣置两人,位正三品,仅次于太子妃。

当然了,在李恪的东宫内院中却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嫁入大唐的吐蕃公主朗日林芝,朗日林芝因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亲妹,故为侧室,在太子妃之下,良娣之上。

良娣虽是妾份,但也是妾之首,如今两个良娣之位都是空置,只待武顺入东宫便是唯一的一个良娣。

武顺虽然还年轻地很,武顺比起李恪还要年少上两岁,不过二十有四,现在的她被册封为太子良娣,只待她再尽快为李恪诞下儿女,将来她最差的情况也是郡王生母,一生富贵自然是不愁了。

而这对于武顺而言,这不过只是开始而已,将来若是李恪登基,位次太子妃的良娣武顺几乎便是板上钉钉的四妃之一,还可是尝试着问鼎贵妃之位,若是运气再好些,就是封后也并非全无可能。

要知道,现在的李恪生母杨皇后,在当初李世民为太子的短暂的几个月里,李世民给的位份就是太子良娣,和现在武顺一般无二,杨皇后可以,她武顺为什么不行?

就在武顺看到令书的一瞬间,她的心态几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小心、谨慎依旧,但有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已经在她的心底慢慢地滋生了出来。

杨氏看着武顺模样,武顺脸上还挂着些笑意,对武顺问道:“顺儿,这是何故?”

武顺回道:“阿娘,这令书上不是已经写地很清楚了吗?陛下下令,着儿为太子良娣,入东宫侍候太子。武川侯府那边儿已经打点妥当,只怕儿入宫也就是这两日的事情了。”

令书上的东西杨氏自然看得懂,真正叫杨氏疑惑的是此事来地太过突然了,杨氏问道:“陛下怎会突然下这等旨意。”

武顺回道:“陛下的心意岂是我等能够揣测的,这儿也不知,不过也许是对咱们武家特别眷顾吧。”

杨氏有些担忧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