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站起来向侧面走了几步,取下了一把剑。
这把剑原本放在木架上,木架的材质极为特殊,温润如玉,触感光滑而不显冰凉,做工精湛,雕刻华美,宛若天然生就这般模样,而不是人工制作出来。
仅从木架来看,已经可以烘托出这把剑的特殊,然而这剑,从外观上,并无过于奇异的地方。
当年风胡子大师周游列国,寻访天下名人名剑,排成一张剑谱,剑谱之上,从排名第二的渊虹到排名第十一的巨阙,大多是仅凭外观,就能让人感觉到殊奇之处。
嬴政此时拿在手中的这把剑,如果混在那些剑里面,大约会显得异常平凡,然而,这却是剑谱排名第一的,
——天问。
提剑在手,嬴政的气度愈发深沉,却又好像是在拔高,在增长,如城如宇,如云如雷,森森然好似黑铁大狱,巍巍然有若东岳泰山。
这本该是无形的气质,虚幻的感受,却让车中的侍者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就连车外数千精锐甲士,也莫名有心头凛然的感觉,一举一动都变得更加规整。
他们本来也发现了水上泛舟而来的老者,正要向前质问、驱赶,但因这莫名的气势弥漫开来,众多士兵的长戈,只微斜向前,也就都凝立不动,不曾轻率发声。
人的气质本身是主观的感受,但是,在此时的嬴政身上,却好像升华成了一种具有真实效力的气场。
不必去看,不必去听,都会被这样的气场所影响。
唯有东皇太一,处之泰然,赞道“陛下此次决心东行之后,精神涵养,越来越见超拔之处了。”
嬴政的气场,不是由内力、精神力量来营造的氛围,而纯粹是心智境界上的展现。
真要说的话,其实他跟荀子有些相像。
在这个时代的民间言谈之中,荀子和秦始皇的名声,差别是很大的。
有人认为儒学起于孔子,发展于孟子,大成于荀子。荀子虽然认为人性本恶,却倡导教化,如今小圣贤庄的儒门三杰,都算是他的后辈,他的名声自然很好。
而反观嬴政,自从大秦一统天下,他提出了皇帝尊号之后,这些年来,许多人觉得他残暴不仁,近几年有痴迷长生,甚至听说,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提到与死有关的字眼,都会招至不喜,甚至因无意间的言谈而获罪。
但是在个人精神气质的修养上,他们两个确实是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意味。
两人在武功方面的根基都非常浅薄,但是,却在自己毕生推进的事业之中,得到心灵上的大跃升。
如果嬴政保持这种情况,再多活那么二三十年,那之后,他或许也会成就荀子那种“死了,却又没有全死”的状态。
但是这种状态,本来就不是为了个人争斗而生,要想仅凭这种境界,去压制亡命凶徒的利刃,显然也是不可行的。
嬴政自然也深明此理,但是他今天,却偏偏有兴致要走出自己擅长的领域,来试一试。
“阴阳家五德学说,朕一向深以为然。刚才听你所言,这农家的六人,实则也可以规划到五德修持之中。”
秦始皇看向东皇太一,“朕是大秦之主,尚水德之帝,你说,若是朕向他们出剑,结果如何?”
大事将至,又一场考校么。
东皇太一安之若素,徐徐抬起手来,倏然展现出种种印法。
他的每一个印法展现出来,推出去的动作都非常的缓慢,但奇妙之处在于,构筑印法的过程,像是被省略掉了。
上一眼,是一个完整的印法,缓缓向前送来,下一眼,又是另一种印法向前送来,根本看不到两种印法之间是怎么转变的。
这样跳跃式的展现,使得东皇太一的双手,在缓慢的节奏之中,拥有一种超离于平常感官的轻盈迅捷,仿佛快与慢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