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啊?”
“大林子。是我,曹东东啊。胜利让我来陪陪你,下午出去玩吗。”
沈林暂时放下心中的愁绪,点点头说“好的,等我出来。”
放下通知书,走出自家土屋,果然看见一个戴着草帽,穿着黄胶鞋的年轻人,而且皮肤被晒的黝黑。手里还提着两根小黄瓜。
曹东东也是沈林后世记忆中的发小,由于太过于本份老实,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曹大成在家种地。
后来出去打过几年工,回来娶了邻村的女孩子做了媳妇,承包了村里的鱼塘养殖牛蛙。因为勤劳吃苦,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给,吃根黄瓜解解渴。先到我家坐坐去。”曹东东将手里的黄瓜递给沈林一根。
“谢了,放假后我还没去你家玩过呢。”
沈林接过黄瓜,咬了一口。夏天吃口凉爽的黄瓜真舒服。
俩人沿着小土路两分钟就到了曹东东家。
曹东东的家是这个年代农村常见的三间土房连在一起的样式,门朝南开着,东屋是曹东东住的,西屋是大成叔和东子妈住的。
大屋的南边还有一间门朝东开的烧灶的土屋,江东省的俗称就叫“锅屋”。
这会儿曹东东的爸妈也不在家,曹东东解释道“我爸妈去田里忙农活了,本来我也要去的。中午王胜利告诉我说你心里烦,让我下午陪陪你。”
“来,喝口水。中午刚泡的梨花茶,我妈的手艺。”说着捧起桌子上放的大白瓷茶壶给沈林倒了满满一搪瓷杯。
沈林喝着茶笑道“这个王胜利,自己才刚有了工作就开始指使起你来了。”
曹东东憨憨一笑笑“我们下午去河边叉鱼去怎么样,晚上让我妈做道红焖鱼。”
“行啊,看来今天晚上有口福了。”沈林笑到。
曹东东妈妈做的红焖鱼,味道一绝。
曹东东走到屋外,拿起挂在土墙上晒着的鱼叉和鱼篓,在土墙下脱了黄胶鞋,也不再穿鞋子,光着脚带着沈林往村东的河边走去。
红旗二村的河是一条人工河,是六七十年代的村民集体挑泥挑出来的,能通过湖阳镇连接到阳城市的辛阳河,辛阳河上的船运在公路网还不发达的时候是要承受主要运输功能的。
村民们虽然平时赶集有小公路能去湖阳镇,但是依然要用水泥驳船运粮食、稻草等到湖阳镇上。
两人沿着村路走了几分钟,在一片参天的枫杨树林边转到了村东的河坝上。
人工河在这时候还没有被工业废水和白色垃圾污染,河水还是很清澈的,竟然还能在河边大树阴影下看到有几头水牛在戏水。
两人选了处有小码头的地方停下。
“大林子,你拿着鱼篓,我到河坝下面去叉鱼,你在上面等我。”
“好的,东子,你小心点啊。”
“放心,这河下面没水草,我水性又好,没事。”
说完挽起裤脚,曹东东下了河水里,仔细观察着河里的动静。
没多久,曹东东突然将手里的鱼叉快速的插进河里,又马上提出了水面,一只大概两斤多重的花鲢被叉了上来。
曹东东将花鲢从鱼叉上取下来,抛到河坝上。“大林子,别让它在跳进河里,快放到鱼篓里。”
“我捡鱼获也是老手啦,哈哈哈!”
沈林也不含糊,掐着活蹦乱跳的鱼丢进鱼篓。
不到一个小时,鱼篓里就有了七八条鱼,沈林颠了颠鱼篓,有十多斤了,不由得感叹,在这个没有污染和捕捞泛滥的年代,连鱼都是肥美的。
到了后世,乡村小河里想弄到这么多鱼可不容易了。
看着天色已经不早,鱼篓也装满了,两人便在码头上洗洗身上的鱼腥味往曹东东家里走去。
走着走着沈林想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