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儿背,不幸被抓。
更不幸的是落在了保卫会主任周哺仁手里,六亲不认。
据说他哥割草时不慎割了几根高粱苗,被他逮住后罚了款。
主任吗,思想觉悟是有的,一排六七个小孩跪在田埂上,背语录的一小段。
他念一句大家跟上念一句,李之重在第二遍后就得以放行,甚至奖励一个赃物香瓜。
被抓是午饭后一点多发生的,李之重回家后陆陆续续有小孩被放回。
最可怜的是三宝,保卫会主任看他没有背会的迹象,干脆不管了,他自己也不敢走。
直到晚上九点多被他父亲领回,还是没背会那一百多字。
偷这种事在李之重家是大过错,是绝对不允许的。
李德财对李之重时说过几次,“少时偷针,长大偷金。”
有点“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思。
一次跟随小伙伴偷了看树老汉种的南瓜,外面吃不成,大家只好都拿回了家。
李之重父亲发现以后,也没骂他。
只是让他把瓜送还,还要对老汉承认错误。
那个难受劲,让年幼的他有些无地自容。
以后不管小伙伴怎么劝说,都再不参与。
但是农村大多家庭却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子拿点队里的东西不是个事。
关于偷瓜还有个笑话,生产队五队也种瓜。
看瓜的是两个老头,一个绰号烂箩筐,本名骡驹,一个叫瞎兔儿,本名不详。
一小孩儿偷瓜不成,恼羞成怒。
“骡驹大爷,骡驹大爷。”径直上前笑道。
“作甚呀?”骡驹问。
“借一借你那个烂箩筐,卖一卖那个瞎兔儿。”小孩答。
“去你码的哇!”老汉暴怒。
谷子,古代称之为稷、粟,也称粱,粟也是黍、稷之类粮食的总称。
黍和粟的野生祖先因其极强的抗逆性以及生长期短的特性。
成为中华民族首选的栽培作物,种植粟、黍标志着中国北方原始农业的开端。
一年生草本作物,秆杆粗壮、分蘖少,狭长披针形叶片。
有明显的中脉和小脉,有细毛,穗状圆锥花序,穗长二三十公分。
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级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
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一毫米。
谷穗一般成熟后金黄色,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黄色。
去皮后俗称小米,“小米加步枪”就发生在陕北。
由于谷子每穗籽粒超多,故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说。
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五言古诗《悯农二》中的诗句,可见唐代就广泛种植。
《悯农》另一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有名。
这两首诗核心体现在一个“悯”。
在唐朝这个仕子视农夫为草芥的时代。
作者有如此胸怀极为不易。
有兴趣的检索全文看看,也可看到自古来农民的艰难和伤痛,刍狗(草狗)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