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方向逃走就已经被齐国军队软禁起来了。
因为齐国的精锐部队都被派去袭击宋国了,所以燕军的进攻异常顺利,可谓势如破竹,长驱直入,转眼之间已经逼近齐都临淄。齐滑王大惊,大惊之余也没有忘记让他恨得连牙龈都咬碎了的燕国大特务苏秦。
怎么处治这个家伙呢?齐滑王想,一般的死刑简直是太便宜他了,不足以解寡人心头之恨,那么,就像楚国人处治外国人吴起、秦国人处治外国人商鞅那样,给他个车裂之刑吧!车裂之刑就是俗话说的五马分尸。
公元前284年,苏秦被齐滑王车裂于市。不久,燕军占领齐国绝大部分领土,齐滑王逃奔卫国,后转往莒国,同年被楚人残杀。
苏泰是凭借合纵攻秦留名史册的,但合纵攻秦其实只是他帮助燕国削弱齐国的一个幌子,他自始至终都在为燕国复兴而舍生忘死地奔波忙碌,他之所以如此忠诚于燕国,完全是为了报答燕昭王当年对他的知遇之恩。这正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燕军兵临城下日,苏秦死而后已时。
三家分晋之后,韩国国力最弱。甚至连后来被韩国吞并的郑国,都曾屡屡击败韩军。
韩国之弱,由此可见。
不但如此,在进入战国后,韩国政坛还发生过一件惊天大案:公元前371年,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严遂雇佣聂政刺杀了相国侠累,还连带杀死了韩哀侯等等数十位韩国政要!
幸亏韩国太子若山被大夫许异一脚踢倒,才避免了韩国政坛核心人物被一锅端的悲剧。
一位杀手能在众多侍卫簇拥之下翻天蹈海,虽然是聂政武艺高强,但也足见韩国之弱——甚至还招揽不到足够的精锐卫士,来保卫国君和相国!
如此羸弱不堪的韩国,自然被人屡屡欺负。
韩懿侯二年(公元前369年),魏国在马陵(今河南长葛东北)大败韩国;韩懿侯九年(公元前362年),魏国又在浍(今山西翼城东北)打败韩国;韩懿侯十二年(公元前359年)去世,儿子韩昭侯继位,次年秦国就在西山(今河南洛宁西南)击败韩军;韩昭侯二年(公元前357年),居然连二流国家宋国也攻占了韩国的黄池(今河南新乡市封丘县),魏国则趁机攻占了韩国的朱……。
韩氏先人可是曲沃桓叔,是三晋中唯一的晋国正统后裔。
可如今,韩国不但国力远不如魏、赵,甚至屡次被郑国、宋国这样二流小国羞辱,真是丢尽了祖先的脸!
当前的韩国积弱难返,四周又是魏、秦、楚等强国环视,该如何走出这样的危局呢?韩昭侯虽然想改变,一时间却不知从何下手。
就在韩昭侯进退维谷之际,一位毫不起眼的大夫突然进言,提出了打破僵局的良方:“我们不如执珪去拜见魏国之君,魏君志向就能够在韩国实现,那么他必然会转而向天下用兵、消耗魏国国力。天下诸侯由此而厌恶魏国,必然要联合韩国。如此一来,我们虽然向一人低头,却赢得了万人之心。所以说,削弱魏国军力,加重韩国权势,没有比朝觐魏国更有效的办法!”所谓“珪”,是帝王朝会时所拿的一种玉。让韩昭侯“执珪”去朝见魏君,就是让他向魏君称臣!(《战国策·韩策三·谓郑王》)
是什么人这么大胆,敢让自家国君向他国称臣?!
提出这一建议之人,原本就是郑国人,名叫申不害。在韩国吞并郑国前,申不害居住在京邑(今河南荥阳东南),是位上不了台面的“郑国贱臣”,地位极为低下。这么一位贱臣所说的话,韩昭侯能听吗?
其实,韩昭侯继位之后深感韩国国力羸弱,早就有心改变这一局面。同属三晋的魏国,就是因为魏文侯重用李悝进行变法,才会变得这么强大。因此,韩昭侯也想在韩国变法,以壮大国力。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