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0800章:恢复大汉(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司马昭,并接受晋朝的高官。

在南匈奴偏远的山西,刘渊在读汉朝史书时,还在和同学朱纪、范隆讨论随何、陆贾跟随汉高祖却缺乏武功;周勃、灌婴跟随汉文帝却缺少文才。估计还会被卫青霍去病窦宪这些人的武功所折服。

在他年轻的心中,肯定以为华夏人才辈出,各个心怀壮志:男儿千里觅封侯。

然而到了西晋,看到的却是石崇与王恺斗富这般记入青史的“壮举”。估计年轻人刘渊这才知道,贵族还能这么玩。才看到晋武帝司马炎晚年风流潇洒,羊车选妃。才知道开国皇帝可以这么玩。

在做人质这十几年,刘渊看过了太多太多,从一个满腔热血的青年人,变成了一个深沉内敛的中年人。当年对华夏文化有多向往,现在对晋朝就有多失望。偶像,在他心中彻底崩塌了。但同时,建立起了新的目标:恢复大汉。

一个匈奴人,目标是恢复大汉,虽然感觉怪怪的,你大可以说他虚伪做戏,为自己起兵找借口。但结合刘渊之前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他难道没有几分真心吗?

随着西晋上层理想信念的全体丧失,八王之乱随之而来。这场内耗,是西晋灭亡的决定性因素。但最终,给西晋王朝盖上棺材板的,则是刘渊带领的匈奴人。

为什么是汉化的匈奴人?他们凭什么从千万野心家中脱颖而出?!

我们看看刘渊父子起家的过程,自然知道,南匈奴,就是被世家扶持起来的。刘豹部落在太原附近。那么,太原有一个流传千载的大家族——太原王氏。

在西晋时期,太原王氏的家主,正是一代名臣——王浑。他最大的光辉业绩,就是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吴国,迁征东大将军、左仆射、司徒公,晋爵京陵县公。

功成名就的王浑,看中了小老乡刘渊,不但自己折节相交,还让儿子也出来搭上交情。

太原王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

王氏父子多次不遗余力地在晋武帝面前推荐这个小兄弟。认为他才能胜过汉武帝时期的金日磾,甚至推荐他参与灭吴。

浑又屡言之于武帝。帝召与语,大悦之,谓王济曰:“刘元海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济对曰:“元海仪容机鉴,实如圣旨,然其文武才干贤于二子远矣。陛下若任之以东南之事,吴会不足平也。”帝称善。

王氏父子为何如此扶持一个匈奴人呢?因为他手下有兵啊。双方一个是山西的豪族,有钱有权;一个是山西的民族领袖,手下有兵有马。双方为何一拍即合?强强联合,各取所需啊。

可以说,刘渊能够从一个贵族子弟到匈奴大都督,背后决少不了太原王氏背后的粮、财支持。

世家的支持,给了刘渊崛起坚强的后盾。至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话,在世家家族第一的铁律下,没有人会放在心上。他们还以为刘渊只是自己的看门狗,只要自己可以牢牢拉住狗绳,就能驾驭这个野心家。

司马炎早期还能耐住性子,将刘渊羁縻在洛阳,就是不给他机会和权力。当时,西晋高层有识之士如司马攸等还能看出他的野心并加以遏制。

当时龙困浅滩的刘渊,只得在京师消磨时光,他的好友,山东的职业造反家王弥,从洛阳东回故乡东莱。

刘渊在九曲河滨为王弥饯行,流着泪对王弥说:“王浑、李憙因为同乡的缘故而对我有所了解,他们常常称道、推荐我,可是一些人也乘机向皇上大进谗言,我能怎么办?我本来并没有做官的想法,这一点只有您知道(确实是,想当皇帝)。恐怕我会死在洛阳,永远与您诀别了。”

俩人一边喝一边聊,越喝越上头,情绪激昂,大喊大叫,声音嘹亮。当时齐王司马攸正在九曲,听说此事便派人快马去察看,看见两位未来的祸患这幅场景,马上对晋武帝说:“陛下您如果不除掉刘渊,恐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