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0804章:禅让(3 / 6)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作为儒家知识分子,满嘴的忠孝仁义,背地里行为确实这样,儒林外史不愧是讽刺大师之作。

举人可不仅仅是有特权,半只脚踏进官场,下令忌惮举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举人背后有更加庞大的势力,这个就是师生情谊和同年情谊。

这个师生情谊好理解,同年是个什么意思,他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同学加同一批考上某个岗位这个概念,比如说你们都是康熙三年谋某个省的举人,那你们天然就有某种关系,而同学的关系更是神秘莫测。

典型的例子就是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件,一个小小的举人,最后惊动了太后,满清督抚级别的官员,说杀就杀了,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举人,居然就能牵动太后和大半个官场呢,秘密就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上面。

杨乃武只是一个举人,被人告发和小白菜合谋害死了小白菜的丈夫,举人见了下令可以不用跪,也不能用刑,于是下令就请示学政,革除了杨乃武的功名,定了杨乃武的死罪,本以为事情也就这样,不就是个举人吗,革除了就是了。

但杨乃武有个同学叫吴以同,正好在虎胡雪岩家里做幕僚,然后就把他的冤情给胡雪岩说了,那胡雪岩可不是一般人物,正好这个时候,有个叫夏同善的官员在胡雪岩家里做客。

作为清朝最出名的红顶商人,能到胡雪岩家做客的,也指定不是一般人,这个夏同善一听这事,感觉冤情比较大,于是就答应回到京城之后想想办法。

夏同善官大吗,他官也不大,问题是他老师厉害,他老师叫翁同龢,是皇帝的老师,这种身份最容易见到大清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

就这样,一件非常小的案子,就被捅到了太后那里,而最终这个案子牵涉面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相关利益方太多了,读书人群体开始拉帮结派,官员也纷纷站队,闹得是不可开交。

所以说,不要轻易得罪一个举人,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背后是什么人,尤其是当有共鸣的读书好人作为一个群体的时候,他们之前就会产生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联系。上古三代,没有什么“禅让”。

所谓的“禅让”是战国人意淫出来的。

编造者不是儒家,而是墨家。

它的基础就是墨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尚贤。

为什么要鼓吹这个?

用现在的眼光看,先秦墨家不像一个学派,更像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一个具有比较典型的“黑社会”性质。

墨家的门人大部分都出身寒微,在当时“尊尊亲亲”的风气下,他们难有出头之日。

怎么办?

作为平民阶层代言人的墨家,就创制了一套说辞作为平民进身的理论依据。

其核心就是“尚贤”——

无论什么人、什么出身,只要“贤”,作为圣哲明王就要启用他们,让他们当大官、提高地位。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尚贤上》

甚至可以把王位让给他。

反过来说,能不拘一格起用民间人才的君主,才是圣哲明王,才会出现太平至德之世。

说白了就是为了给自己谋出路。

为了配合这个观点的宣传,墨家又编了许多谎话来做“证明”。

比如: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中》

你看,舜只是个农夫,帝尧却举用他,让他接自己的班,做了天子,治理万民。

但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五帝纪》的记载来看,传统的五帝系统是有致命硬伤的。

五帝本纪最后几句,他是有交代的。

原来这五帝是从儒书中挑选出来的五帝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