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0817章:政策决定(2 / 6)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茂陵大治。

不过奇怪的是:在此之后,桑弘羊却没有给魏相小鞋穿。

你可以理解为,桑弘羊宰相肚里能行船;但是,青史君觉得,貌似下面这个解释更为靠谱:汉武帝的几个托孤大臣,霍光、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一直不怎么对付;事实上,霍光最终能够成为可以废立天子的权臣,就是因为他在后来将这些政敌一个一个消灭,从而积累了巨大的政治权威。那么,此时魏相的举动,其实是在无意间帮助霍光打压了桑弘羊的权威。

所以,青史君认为,魏相之所以在得罪朝堂大佬之后,依然可以安然无恙,最为根本的原因是霍光出于政治需要保护了他。

这并不是青史君在臆想,因为后来发生的事情完美印证了这一观点。

几年之后,由于治县有方,魏相被提拔为河南太守。

到任之后,魏相继续坚持自己的优良作风——“禁止奸邪,豪强畏服”。

如果事情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在下一次考核来临之际,魏相应该可以官升一级,到京师任职。

可惜,有一个胆小的贪官,让这一切成了泡影。

事情是这样的:

由于魏相作风强硬,所以河南境内的不法之徒,大都得到了应有的惩治。

当时,大汉帝国在洛阳之地设置了一个“战略物资储备库”(洛阳武库),而掌管这一肥差的官员,不是别人,乃是时任丞相田千秋的儿子。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说,但是根据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这个“官二代”绝对有着不小的经济问题。

由于在魏相到任之际,田千秋还在相位,所以官二代田公子颇为有恃无恐——该怎么贪,还怎么贪。

可是,好景不长,公元前77年,大汉丞相田千秋薨逝,失去了靠山的官二代,立马露出了自己怯懦的本质——人家魏相还没有找他的麻烦,我们这位田公子就因为害怕,而自己辞官跑路了。

会丞相车千(田)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魏相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派人去追,可是田公子早就被魏相的作派吓坏了,说什么也不回来,魏相气得跳脚大骂。

不过,魏相的话语,却非常值得我们玩味:

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

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如果大将军(霍光)知道了这件事,必然会认为我是因为田丞相死了,就故意去针对他的儿子的。让领导对我产生这么严重的误会,我要倒霉了!

果然,当霍光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并没有追究田公子的经济问题,而是批评魏相“不识大体”。

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

虽然,霍光的话说得非常冠冕堂皇,但是,只要我们稍微联系一下,上文中所说的“桑弘羊门客事件”,就会发现其中的蹊跷之处:

桑弘羊的门客犯事,魏相依法处理,就是“光荣、正确”;而当田千秋的儿子犯了事,自己跑路,魏相只是领导责任,就被定性为不识大体了!

霍光这“看人下菜”的事情,做得也太明显了吧?!

那么,霍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各种缘由青史君在上文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上官桀与霍光是政敌关系,所以,魏相处罚桑弘羊的门客就是正确;

而这田千秋曾经帮助戾太子刘据平反,和霍光属于绝对的盟友关系(戾太子刘据和霍光是什么关系,就不用青史君再多言了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