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放刘裕进来,随后把他的归路给堵住,这么一来不就既可以削弱后秦,又可以打击刘裕了吗?
真是个好办法,可惜拓跋嗣不敢用,还是派了10万大军到黄河边上监视刘裕,结果被刘裕一顿胖揍,损失惨重。拓跋嗣这才意识到崔浩的厉害。
崔浩劝阻拓跋嗣南征。
拓跋嗣身体不太好,但是雄心却一点也不小。他得知刘裕挂了,二话不说就要带兵南下,打算夺取洛阳、虎牢、滑台等重镇。
崔浩得知以后,立刻表示反对。崔浩表示:刘裕对你不错啊,你可知足吧,咋能忘恩负义呢?
拓跋嗣一脸懵,反问道:当年姚兴死了,刘裕趁机北伐,结果灭了后秦。我咋就不能趁着刘裕死了,灭了南朝宋呢?
崔浩表示:你可拉倒吧!姚兴死了,他那俩傻儿子争权夺利,结果让刘裕钻了空子。你看看刘裕的孩子有为了皇位把国家搞乱了吗?很显然没有嘛!
拓跋嗣见说不过崔浩,又固执地选择了南征。崔浩叹了口气,又出主意道:如果非要南征,那就先一路杀到淮河,把淮河以北的地盘先拿下来,再慢慢夺取滑台、虎牢这些城池,这样刘宋就无法救援这些重镇了。
可拓跋嗣偏偏要先攻打滑台,果然受挫,这才信了崔浩的话。不过好不容易赢得了拓跋嗣的信任,拓跋嗣这个时候却挂了,崔浩坎坷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在太武帝拓跋焘手下,崔浩如鱼得水。
可以说,跟着拓跋嗣混,那是小试牛刀,跟着拓跋焘混,才是崔浩人生的巅峰。拓跋嗣去世以后,拓跋焘继位,他早就知道崔浩的厉害,而且也是崔浩力主让自己继位,所以没多久便开始重用崔浩,也是这一时期,崔浩的人生达到了巅峰。
大夏国是五胡十六国里的一朵奇葩,赫连勃勃早年在统万城建立夏国,实力强劲。他去世以后,拓跋焘打算讨伐大夏,拓宽北魏的地盘。
可大臣们却不愿意了,大家都觉得大夏比较厉害,不容易干啊!崔浩却在那儿假模假样地算了一卦,声称:妥了,这回肯定把大夏给灭了。
崔浩给了拓跋焘和北魏将士们信心,于是拓跋焘亲自带兵攻打统万城,果然大获全胜。第二次再征统万城时,遇到了沙尘暴,大伙儿都觉得应该撤军,可崔浩却坚持道:干啥玩意儿啊?路费不要钱是吧?你难的时候吗,对手也难,狭路相逢勇者胜,干就完了!
在崔浩的鼓励之下,拓跋焘全力出击,最终拿下了统万城,攻占了大夏的地盘。
收拾完大夏以后,拓跋焘想到了自己腹背受敌的窘境。当时北边有柔然,南边有刘宋,随便打哪个,另一个都会偷袭。所以拓跋焘思来想去,决定先把柔然给打服了。
大臣们听了以后,差点没被吓死。柔然骑兵强大,且地域广袤,没点实力根本打不赢。可崔浩又跑出来唱反调了,他们偏偏赞成拓跋焘的想法:刘宋内乱,元气大伤,现在要不收拾一下柔然,等刘宋缓过气儿来,我们就真的腹背受敌了!
崔浩舌战群儒之下,把周围所有大臣都给击退了,终于给了拓跋焘攻打柔然的决心。临行前,崔浩为拓跋焘部署好了战略方针,使得拓跋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迫使柔然和亲求饶。
在崔浩的辅佐下,太武帝拓跋焘陆续完成了北方绝大多数地盘的统一,拓跋焘站在地图跟前放眼望去,哟呵,咋西北角还有个怂货呢?这个怂货就是北凉。
拓跋焘这回讨伐北凉,大家应该没啥反对了吧?结果依旧是一片反对之声。原来反对的主力军是曾经多次出使北凉的安西将军李顺。
李顺这哥们收了北凉不少钱,所以一直在为北凉说好话,甚至表示北凉那地方没水喝,马到了那里就得渴死!
崔浩在一旁拿了本《汉书》就翻了起来: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