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营中(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多人近四百人在盐池里劳作,还有六七百人每日开挖新池,十来天下来,已经又挖出了两个主盐池和配套的坎池,接下来还得挖七个,好在闻讯而来的各百户壮丁越来越多,第三百户这里做事便有粮可领,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云梯关,不光是旗军和余丁们自己跑来找事做,附近集镇和村庄里的民户也跑来不少,不过闵元启早就有话在前,优先录用的是卫所工匠,旗军,余丁,然后才是民户工匠和男子,再下来便用健壮的军户妇人,民户妇人便用的少,只挑选少量心灵手巧会裁缝衣袍或纳鞋的,留下来制军袍和军靴。

因为买来的粗夏布是原色,这年头便宜的布都是原色,也就是灰白色调,需要印染之后才会呈现各种色调。

万历之后官府便不太管衣袍料子和颜色了,江南士风开放,也体现在衣袍式样和颜色上,不仅有人穿蓝色绿色青色,亦有人穿红色或黄色,千奇百怪各种式样颜色俱有。

江北到山东的民风较为保守,人们多半喜欢穿蓝,也有很多地方还是喜欢穿原色,毕竟省钱省事,当时的染坊水平高低不同,染的色参次不齐,保持的时间也不一定,要想省事还是穿原色较好。

当时的传教士的书中也有记录,大明很多州府的男子俱是穿灰白色的原色衣袍,大方雅致,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令人感叹非同一般的文明。

不过那传教士可能见的都是城市居民或是生员缙绅商人阶层,若他到民间见最困苦的穷苦农人,可能记录便会大为不同。

闵元启想用原色制军袍,不过按江北这边的风俗原色穿着不太喜庆,可能费力不讨好,他只得从灌南县城那边请了印染师傅来,就近在军营这边对布匹上色印染,大明军队尚红,比如鸳鸯战袄便是染成红色,闵元启也就没必要违背传统,所有新制军袍俱是染成红色。

江北地方不够富裕,染色行当又都各有不传之秘,几个雇佣来的印染师傅都各藏手段,染色慢布匹原料不足,虽有不少妇人被召来当裁缝,十来天下来军袍才制成一半,进度也真是够慢了。

在王鸣远耳听到跑步号子的时候,四百余人的军人也刚刚跑完了五圈,各人头上都是汗气蒸腾,远远看去这一群人头顶象是顶着云彩一般。

很多人发出赞叹声,不少青年旗军眼神里满是嫉妒和羡慕,同样是青壮男人,人家就成了一天六升精粮的精锐旗军,自己却还在外头挖地,只是报名迟来了几天,又不是王三益和李国鼎百户里的,疏远一层便没有挑上。

传闻中的下一次募兵尚不见踪影,可见的便是每天旗军们的操练。

这校场一圈便是一里多路,每早起来洗漱了先跑五圈,然后休息片刻后吃早饭,接着便是练列阵,来回的变换左右前后,不停的转身再转身,光是站立和转身姿式便是一次接一次的苦练。

再练鸳鸯阵法和小三材等诸阵,下午便练拳法,刀牌,枪法则以小队对抗形式来练。

王鸣远是不折不扣的秀才,戚继光和俞大猷的兵书也当闲书翻看过,他知道现在的练兵办法是戚继光留下来的,而闵元启似乎加了一些自己的东西,王鸣远也不太明白。

在士兵们跑操时,王鸣远神色变得相当复杂。

十来天功夫,眼前这些旗军从站队不齐整的一团散沙,现在变成了将旗转动便齐涮涮变阵的精锐之师,前后加起来这么一点时间,闵元启象是变魔术一般,将原本孱弱无用的旗军变成了眼下这般模样,堪称奇迹。

王三益和李国鼎等人,不止一次当众夸说闵元启的练兵之法,以这些中年武官的见解,便是本朝名将的营兵也未必强过眼前这支旗军,本朝二百年前卫所兵制就废弃不用了,虽然九边重镇的兵源多半来自当地卫所,但募兵之时其实不讲卫所,并非是军人优先,只是军镇位于九边要隘,那里原本就设立了大量卫所,并非是当地的卫所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