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107章 “意识流”的由来(1 / 5)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意识流”这个名称首先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视的几个问题》(1884),后来又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中加以发挥。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和种斩不断的“流”,而不是片断的衔接。因此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他还认为这种“意识流”往往具有变化多端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的见解,劝小说家进入人物的内心中去,跟着人物的意识的流动来刻画人物。

这个理论很适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些侧重人物内心生活的作家的需要。他们早就在探索怎么突破欧洲传统小说由作者从外部描写人物性格的框框,要让人物自己直接展示他们的思想活动。法国小说家艾杜阿杜夏丹在1887年所作的《月桂树被砍掉了》一书中首先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写法,为后起的意识流小说开了先声。

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艺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小说方面。有的意识流作家甚至提出了“作家退出小说”的口号,要求人物直接表白他的思想意识,而不靠作者从旁边描述。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如英国维尼吉亚沃尔夫的《波浪》)中人物上场时,不带任何身世介绍或者环境描写,有的连姓名也没有,光是通过独白讲述自己的感受。这种写法较难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但在局部的细节中,在展示人物的意识活动上,却可以达到相当的深度。

“意识流”写作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和旁白等。由于自由联想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跳跃性,叙述方法也就极为突兀多变。

(反省心理学继承了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的“意识流”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完整的四大意识流学说,对意识流做出了详细的定义和分类,意识流指“来自外界或内部无意识中的某些信息、情感、欲望以连续运动的方式进、出意识的过程”。根据意识流内容的不同,把意识流分为信息意识流、情绪意识流、欲望(意志)意识流;根据意识流的来源和形式的不同,把意识流分为内吸流、内闯流、外吸流、外闯流四大意识流。人脑(心理)“做梦”和思维的过程(包括灵感、直觉、想像等高级思维过程)就是意识流的流动过程,如,灵感思维和梦的过程都为外闯流(内闯流)——内吸流——灵感(梦)。又如,人脑联想的过程就是“内吸流”流动的过程;人脑观察的时候就是“外吸流”流动的过程;人脑思想开小差的过程以及强迫思维、幻听、幻视、幻嗅、思维插入等心理疾病之症状的过程就是“内闯流”流动的过程;外界的声音、视像等信息意外地进入意识的过程就是“外闯流”流动的过程。强迫症中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也是由内闯流所引起的,其过程为内闯流——强迫观念——强迫动作,人脑灵感、直觉、想像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四个意识流之间的切换过程。所以,掌握了意识流知识就可以用来分析梦,分析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分析和判断心理疾病的一些症状(如幻觉、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等),分析和调控智力活动、情绪活动;分析人脑的逻辑、灵感、直觉、想像等高级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过程,从而提高自己捕捉灵感的能力、想像的能力以及直觉思维能力等,同时也是人工智能中用计算机模拟灵感、直觉、想像等高级思维的基础;分析意识流和心理疾病的关系,掌握用意识流治疗幻觉、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等心理疾病的方法。总之,掌握意识流方面的知识无论对心理调控、心理潜能开发或是心理保健、心理治疗等都有重要意义。

意识流是作家和批评家惯用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术语之一。它之所以会引起误解是因为它听起来很具体而用起来却像“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一样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