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子里,正好学堂那边的一位老师帮她找了一份工作,是去私立学校当小学老师,工资不低,就是地方偏了些,一去就是小半年。或许是搅黄了顾蔓的婚事心中有愧,顾茵帮着说成了此事,顾蔓就拎着行李箱离了家。
谁也没有想到不到半年的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事,顾蔓为了联系上走散的家人,一路打听才找到了顾家新的落脚点。那时张姨娘已经被磋磨得不成样子,顾蔓接过了她的担子,撑起了整个顾家。
其实她也不是没有想过带张姨娘离开,可是那个时候到处都是战乱,两个女人无依无靠,就算离了顾家,又能去哪儿呢?
况且顾蔓终归是被顾家养大的,就算要走,也要还了顾家的恩情。
顾蔓手里还有些工资,可是一家人要吃饭,不能只是坐吃山空。到处都是战事,学校早就停课了,顾蔓回到顾家,换下了学校发的服装,穿上了她以前的旧衣服,和张姨娘上山四处挖药材,张姨娘的祖父是位中医,她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她是在祖父身边长大的,识得一些常见的草药,就和顾蔓上山捡了药材回来晾干,然后再去卖给药堂。
一开始没有经验,找的都是最常见的药材,不值几个钱,后来去药堂的次数多了,也摸清楚了他们最缺什么,再去找些罕见或者难处理的药材,赚点手工费,积少成多,也算是个进项。
如今世道变了,纵然顾蔓和张姨娘愿意养活一大家子,也不能眼看着顾太太和顾父只知享受不知付出。索性规定,一家人的吃用都是按照为家里的贡献分的,要是这一天谁偷懒不干活了,可以,大不了没饭吃。一顿两顿还没有问题,次数多了谁也受不了。
本来顾太太还仗着自己有私房钱不愿去干下等人的活,可是叫陪嫁嬷嬷去买吃的,买了一天也没找到食肆,才恍然,他们如今在乡下,连年战事,寻常人家自己都吃不饱,哪还有粮食去卖?
饿得没有法子,顾太太只能听顾蔓的。就连一蹶不振、整日饮酒的顾父,也被安排着和老管家一块去翻地种粮食,地的面积不大,两亩地,勉强能有些余粮。
整天从早忙到晚,顾父常常从地里回来吃了饭就睡下,作息规律,没时间颓废,精神状态反而比以前好了许多。
就连一直撺掇着顾太太生事的陪嫁嬷嬷,被结结实实饿了三顿以后,也老实多了。
就这样过了几年,战事渐渐平息了,镇上也一天天繁华起来,开始出现小商小贩了,顾蔓和张姨娘就去做了点心和吃食去卖,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虽然远远比不上从前,可是这一行只要你肯下辛苦,付出和回报还是成正比的。
这边顾蔓和张姨娘操持着家里,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要为家里做打算,那边顾茵跟在二公子身边,看着他出生入死,看着他靠军功起家,陪着他一路高升,终于成了他背后的女人。等到战事终于停了,二公子被授予上校军衔,顾茵也为他生儿育女,和他一起荣归故里。
彼时通讯不方便,二公子一走就是十三年,多亏了几年间寥寥几封家书,才能让家人确定他还活着。而顾家由于举家搬迁,不知去向,竟是连联系的方式都没有。
顾茵从来没有想过,自从那日她义无反顾的离开家,一别就是十三年。
原本顾家的房子早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几经打听她和二公子才找到顾家后来的住处。
十几年过去,顾父和顾太太都苍老了许多。老管家已经在三年前去世了,过去在府中侍奉的老人也只剩下陪嫁嬷嬷一个。亲人相见,顾父喃喃着说不出话来,顾太太直掉眼泪,“你这个讨债鬼,这些年,你都去哪儿了!”
一家人团聚,热热闹闹,各个欢喜,反倒衬得顾蔓和张姨娘是个外人。
第二天一早,换上顾蔓带来的新衣裳,顾太太坐在饭桌前,仿佛又成了当年顾府的主母。陪嫁嬷嬷因为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