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鸡犬不宁。
不得已,陶家只好向官府求助。
昨日,官差贴出告示,说是请了一位道长,于今日正午施法捉鬼。
……
“所以,你说的看热闹,其实是看捉鬼?”
“姑爷怕吗?”
“怕。”
“那……回去吧。”
“来都来了。”
提起鬼,李从言心底有些犯怵。不过好在是白天,又有道士作法,想来不会有太大问题。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陶家。
临近午时。
吃瓜群众早已把陶家围得水泄不通,大门敞开着,乌泱泱挤了一堆脑袋。有手脚麻利的,甚至爬上了围墙,往那儿一坐,居高临下地看。
“刘氏不是才嫁过来一年多么,怎就投井了?”
“新妇过门一年,肚子不见动静,坊间都说她是下不了崽的石女。刘秀受不住流言蜚语,一时想不开,便在深夜投了井。”
“唉,多可怜一女子。”
法事还没开始,几个街坊凑在一起,聊着闲话。
……
李从言带一小姑娘,自然是不能爬墙的,只得挤在门口,见缝插针地往里钻。受了一连串的白眼,总算占到一个不错的位置,能看清院里的情况。
只见院子中央放了两块门板,上面躺了一男一女。
“那是家主陶阿福和主母冯氏,他们是刘氏的公婆。”
小丫鬟提前做了功课,解释道。
夫妇俩面色灰暗,身形瘦成皮包骨,塌陷的胸口微微起伏,已是出气多进气少,眼瞅着没多久可活了。
李从言运起神通,定眼一瞧,便看见冯氏身上趴了一个女鬼。
女鬼一袭白衣,身形臃肿不堪,皮肤一片青一片紫,丑陋无比。她和冯氏脸对着脸,腮帮子一瘪,一道白色气流便从冯氏嘴里被吸走。
“乖乖,还真有鬼。”
院子东南角。
摆着一座法坛,上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道具,三清画像、祖师牌位、令旗、布幡、符纸、经书、铜锣、香炉、供品、插着柳枝的瓷瓶……
一个道士立于法坛前,还在准备着什么。
“道长看上去好小。”李从言惊讶。
确实很小,看起来比小侍女还要年幼很多,约莫十岁的样子,只比法坛高一个头。小小年纪,却一脸正色,举手投足间一副大人的做派,显得有些滑稽。
“原来有个老的。”小鱼说道。
“哪去了?”
“不见了。”
“这个呢?”
“徒弟。”
正说着,法事似乎准备的差不多了,小道长拿起铜锣,用力一敲。
“铛——”
一直交头接耳的街坊邻居们立即安静了下来,大家知道,马上要开始捉鬼了。
同时,屋子的门打开一道缝隙,一个青年男子探出脑袋,顶着厚厚的黑眼圈,畏畏缩缩地张望了一圈。
当他看到小道士的时候,浑浊的眼睛立即一亮,侧着身子从门缝里挤了出来,飞快地跑到小道士身前,“啪”的一声跪在地上。
“长生道长,求求你救救我。”青年男子抱住小道士,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
“按我们先前说的那般,你……”
道号“长生”的小道士,在男子耳边说着话。
“这是何人?”
李从言问道。在他的视线里,男子一出来,女鬼便将目光锁定在那人身上,紧接着,飞身而起,死死地趴在他背上。
而男子和小道士一无所觉,仍旧在说话。
“刘氏的丈夫。”小鱼回道。
怪不得。
……
片刻后。
交代完,小道士让男人跪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