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 政权初立生乱象(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福王朱由崧闻言,稍一愣怔,即道:“快快有请!”说完,又觉不妥,冲卢九德挥了挥手,一齐迎了出来。

马士英及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见了,心下惶恐,忙过来行跪礼。

朱由崧亲自过来,一一扶起,道:“有劳各位,各位辛苦了,朱由崧他日必不相负。”

五个再次跪倒行礼谢恩,毕,马士英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催朱由崧启程。

朱由崧假意推脱三番,马士英等再三催促相请,这才上了路。

事实竟全如卢九德所料,史可法果然选择了妥协,却又以“太子及二王生死不明”为由拖延,终没能拗过张慎言等大臣、诚意伯刘孔昭等勋贵及手握兵权的武将,同意由朱由崧监国。

因为把清兵入京看成是帮助明朝复仇的友好举动,朝臣们均主张“联虏平寇”, 希望能够借重满清的力量,首先剿灭流寇李自成势力,再谋求后续打算。

策略既定,接下来便是推选阁臣,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三个毫无异议地入选了,刘孔昭自荐,被朝臣们以勋臣没有入阁的先例为由阻止。

刘孔昭愤愤然,又举荐马士英和阮大铖,阮大铖被史可法以先帝崇祯亲自定他为违逆案犯为由所否决,只有马士英在讨论填补空缺时,跟郑三俊、刘宗周、徐石麒一起入选。

朱由崧按照卢九德的建议,除了给江北四镇和左良玉封侯之外,只冷眼旁观,一概不表态。

待朝臣们争执了多日,总算确定了内阁人选,朱由崧只管依据朝臣们所议定的予以任命,史可法兼任礼部尚书,仍然掌管兵部,马士英仍然督军镇守凤阳。

马士英一心要做内阁首辅,不想竟是这样的结局,大怒,竟带兵入见朱由崧,把史可法当初提出不立朱由崧的七大理由进呈给了朱由崧。

朱由崧早就知道,不过在装糊涂,不想马士英恼羞成怒居然把这事儿给挑明了,免不了左右为难。

亏得史可法唯恐引起内讧,又选择了妥协,自请统率军队,外出镇守淮安、扬州两地,争论才终于告一段落。

时间已到了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封前来辞别的史可法为太子太保,改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对于朱由崧的表现,史可法显然无法满意,动身后,即派遣使臣寻访已故帝、后的灵柩以及太子、二王的下落,并前往祭告凤、泗二陵。

马士英大权得握,迫不及待地把江北划分为四镇,东平伯刘泽清管辖淮、海等地,驻军泗水,经理开、归一路;总兵官刘良佐统辖凤、寿等地,驻扎在临淮,经理陈、杞一路;靖南伯黄得功统辖滁、和等地,驻军庐州,经理光州、固始一路。

随后,马士英再次提出启用阮大铖,又遭到了东林党人和礼部尚书张慎言的坚决反对。

为了绕开争执,安宗朱由崧只得提出选派跟大清通好的使臣的问题。

谁曾想,满朝文武竟没人敢往。赶巧应天、安庆等处巡抚左懋第到南京进谒,毅然要求持节北行,阻止清兵南下。

朱由崧大喜,命陈洪范、马绍榆为副使,随同其一同北上,并亲送其出京门。

回至武英殿,朱由崧摇了摇头,暗叹道:“唉,即位这么多日子了,朕总算按自己的意愿办好了一件事。”

正感叹,蓦听得刘孔昭高声道:“雪耻除凶,防江防河,举朝臣子全副精神宜注于此。张慎言竖子,今日讲推官,明日讲升官,排忽武将,专造文官,结党营私。所荐吴甡,真奸臣也。”

张慎言义正词严道:“皇上国政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对‘附贼从逆’官员‘暂开一面’,同时对于能够‘返邪归正者宽其前罪’,对于‘能杀贼自效者以军功论’,礼部荐吴甡何错之有?”

高弘图附和道:“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