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创建校办农场的初衷,许兴林跟刘婷也觉得,凡事真不能看表面。
“这或许就是你,将小学命名自强的初衷吧?”
“是的!不瞒诸位,目前入校的五百多名学生,只是生活在古寨镇内的山民孩子。有些年满十三岁,依然没读过书的孩子,还不计算在内。
而百林境内,类似古寨镇的其余山民乡镇还有不少,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可山里教育资源本身就稀缺。如果继续等下去,只怕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下去。
我们能等,孩子能等吗?等他们渐渐长大,错过入学的年龄,也就意味着,他们彻底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可对大山孩子而言,读书就代表希望。
早前我跟莫校长也说过,那怕这五百个孩子,能有十分之一的孩子读完高中,甚至有人考取大学。那对我对十村八寨而言,所有人都会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别人看来,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读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也不高。可这种情况,在百林这种地方,却又完全不同。能食宿的小学,有多少呢?
不食宿,有些住在深山,连公路都没通的村寨孩子。每天往返学校的时间,或许就可能天亮走到天黑。这种情形下,孩子想读书并且读好书,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