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章 三个小友(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大晋国北部边陲与北方铁胡大蔚国接壤之处是绵延亘古的五行山脉,山脉上有座玄武山,玄武山之阳有座寺,叫北般寺。北般寺里有一位继五龙寺道谙老祖之后的高僧,名叫法谙。

天安四十年,法谙老祖率十三位弟子一路向西,前往天竺求取真经。

自法谙老祖一行走后,北般寺一下子空寂了很多,阶前庙后最常见到的身影便是一个稚童和一个眉长须白的中年男子,两人既不是沙弥也不是比丘,而是北般寺俗家弟子。

稚童生的珠胎玉面,一双明亮的眼眸犹如真龙之魄,然而这双眸子不像其他的孩童,雀跃跳动、时现灵光,却是常常大大的、空空的,躲在头顶斗笠的下面,直直俯视着前方,你可以说那叫“发呆”,就这样,有时候一发呆就是一整天。你也可以说那叫“沉思”,至于一个像他那么大的小娃娃在深沉思索什么,这可不大好猜。

与这双安静的眸子匹配的是那张紧紧闭合的小嘴巴,寺里同门听他说的最多的字眼便是“嗯”、“好”、“师公”、“师叔”、“阿弥陀佛”、“月儿谨记”,再长一点的句子就很少了。

起初大家以为他得了失语症,后来以为他语言能力开发得晚,再后来便知道了,这孩子是有些呆滞。

“可惜了这么一副几世难得一见的好面相,却是一个痴傻玉童。”

见到他的陌生人以及一些比丘都会这样说。

这童子的痴傻不只体现在五官,还有他与人交往的表现上。

整个北般寺的小弟子没几个,他从不主动接近那些小弟子。偶有调皮小沙弥挑逗他,他便飞也似地跑到后山草丛里藏起来。他一躲进去便是几个时辰,有时候甚至一整天,后来小弟子们被几个年长的僧人训诫,大家便不对他搞恶作剧了。

大弟子们对他都不错,不过他不愿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大家也便对他热情大减,随之任之,甚至放弃他。

不过有两个人物最得他喜爱,一个便是法谙老祖。

法谙老祖洗漱的时候他就一起来,两人亦步亦趋,旁人每每看到这一幕是又好笑又叹气。

“看来老祖是真佛之身,所以这痴月儿会如此亲近老祖。”

老祖每次念经打坐课毕,男童都会急忙跑过去,有时候会依偎在这犹如春风煦阳的怀抱里;老祖每次讲经前后,他都会去为老祖拖着袈裟,不使袈裟染上尘埃。

老祖对他亦是护爱。

“月儿,我们本是自尘埃中来,于尘埃中处,肉身染上尘埃也无妨。你看那绿荷,生长于泥沼中,却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吐出净蕊,所以染尘埃否在自身,在己心,不在于外象。懂了吗?”

童子静静点头,轻轻放下袈裟,从此再也不主动去拖老祖的袈裟。

另外一个人便是如今一起被留在寺里的长眉男子。

这男子之所以能成为男童亲近之人之一,那是靠他的死乞白赖纠缠换回来的。

这个人会去化丰盛的斋饭,天上地下地把男童找出来,把饭食递到他手里;会趁男童好不容易能独占法谙老祖怀抱的时候闯进来,跟老祖讨教经义;会凭借自己的体力把男童按进温度舒适的浴桶中,直到男童在水中找到安全感和欢喜。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这种做法,干嘛天天想法设法讨好这个痴儿。

当然,还有些人说,“大傻追小痴,呆一块儿了。”

因为那长眉男子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平常表现也不大正常。

有时候弟子们跟他打招呼,会发现自己这厢自讨没趣地走远了,那边才忽然传来回应;有时候弟子们能看到他在佛龛上卧睡,或者在寺前饮酒啖肉;有时候又见他做回真正虔诚地佛教徒,跪在法谙老祖膝前垂听经义。

总之,终是皇天不负苦心人,长眉男子换来了男童的信任和亲近,“师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