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010 高山流水遇知己(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我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

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我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我借着月光仔细一看,看见一个带着斗笠,披着蓑衣,背着冲担、拿板斧的山野樵夫。

那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我内心暗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

于是我就问他:“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我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我见那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我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我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我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我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我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我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

我非常高兴的大笑道:“你真是我知音啊!”

所谓久逢知己千杯少,话长夜短,我二人不觉聊到东方鱼肚子白。

子期起身要走,我难得知音,不舍子期离开,想要接他到晋国,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共操艺琴。

无奈子期上有年迈二老高堂,下有兄弟姐妹,远离不得,只好约定来年中秋在集贤村钟家相会。

我年长称兄,子期为弟。于是两人便结为兄弟。一起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自那日见过子期之后,我便日日都想着他,我弹琴时,总能想到子期,想像他坐在我身边侃侃而谈的样子。便不自觉地感到开心。

有这样一位处处懂我琴声的知己,再与旁人相处,两相比较,我越发思念子期。

每天都期待着下年的中秋到来。

这种幼稚而浓烈的情绪,就如同小孩期盼新年一年。不同的是,小孩儿盼的是新衣和美食,而我盼的是子期。是我寻了多年的知己。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我与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我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

可是我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子期来赴约。

我以为子期可能忘记了我们的约定,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浓浓的失落之感。

我拿出了琴,坐在江边弹了起来,希望子期能够听到,然后想起我们的约定。

我弹了一曲又一曲,手都隐隐发酸,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可还是不见子期的身影。

当晚,我辗转难眠,一直不停的猜测着子期失约的原因。

他是不是刚好不在家,又或者是生病了不能赴约。我内心闪过了各种念头。最终,我决定明天去他的家里看看,带着这个念头,我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我向一位老人打听去集贤村的路。

老人答道“集贤村有上下两个湾子,不晓得先生找的是哪个?”

我说“我找我的朋友钟子期。”

老人家一听我要找钟子期,瞬时,眼眶就红了,眼泪一洒,号哭说:“您莫非是那个伯牙先生吗?

我看着老人的反应,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