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4、阳城阴云(一)(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1998年的阳城正散发着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因为紧邻东南沿海的经济特区,这座新兴城市正以它无限的活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淘金者”。

安淮生显然就是其中一位。三年前,他在朋友的怂恿下毅然来到阳城,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只是,其中的辛酸坎坷远比他想象得要多。那位和他同来的朋友干了两年后因资金耗尽再也坚持不下去,于年初又回到浦江市重操旧业去了。而安淮生却倔强地不愿服输。他发誓,不干出一番事业绝不回去。就这样,他又坚持了一年,如今眼看着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阳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紧密相关。这里地处沿海地区,交通发达、运输便利,周边一带又有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大片的廉价土地资源,许多投资商便看中了这块宝地,建造了一批代工工厂,接受国际知名服装和箱包品牌的订单。当这些厂商逐渐站稳脚跟,当生产线逐渐稳固,当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销售商都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后,他们开始开发生产自己的服装和箱包品牌,而这又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商机和趋之若鹜的人群。

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昔日的阳城小镇开始显得拥挤不堪,各种公共设施不堪重负,居住条件也无法满足需求。五年前,阳城市政府在老城区的东南方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建成了一片新城区。新城区和老城区隔着一条阳河遥遥相望。一个代表着过去,一个象征着未来;一个古朴沧桑,一个风姿绰约;一个涤荡岁月,一个洗尽铅华。

目前,新城区仍在不断建设壮大中,其规模早已远超老城区。许多前来经营批发服装和箱包生意的人都居住在新城区。为了方便生意人做生意,也为了方便阳城的治安管理,颇具商业眼光和管理头脑的决策者们,在新城区紧邻阳河的河岸边规划了一片专门批发销售服装和箱包的商业区。其核心区域是由五幢六层建筑合围而成的中心广场,以及围绕在这五幢大楼周边的各种商业楼群。但凡经营服装和箱包生意的生意人都集中于此。随着人气的不断上升,各类餐饮、住宿、银行等服务性场所也渐渐地在商品批发中心周边如雨后春笋般繁盛起来。

若干年前还是只是一座籍籍无名的小城镇,如今仰仗着繁荣的商贸,不但城区面积日益壮大,就连行政地位也跟着不断攀升,俨然已经成为一座声名和规模都足以抗衡省会城市的地级市了。

这一年的阳城似乎格外多雨,从11月中旬开始,连绵不绝的秋雨下了已有一周时间,眼看着天空中铅云依旧低垂,这雨水没有丝毫要停止的迹象,仿佛老天爷要将无尽绵长的哀思和悲伤持续性地发泄出来。

清晨六点半左右,新发银行阳城分行的保安员李建国带着一脸倦容骑行在新城区的朝阳大道上。这是一条连接着新城区和老城区的主干道,双向四车道,两侧还有非机动车道。一般前往商品批发中心做生意的人都会走这条道路。

李建国今年已有四十岁,家在老城区,家中除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母和一位刚上初中的女儿外再无他人。妻子三年前和他大吵一架之后便抛家弃子,离家出走了。

自从五年前新发银行阳城分行搬迁到新城区后,每个工作日的清晨,李建国都要骑上半小时以上的自行车才能到达工作地点。

为了赶走倦意,保持清醒的头脑,李建国一边骑车一边吹着口哨。清晨的马路上显得比较空荡,身边偶尔会有几辆厢式小货车匆匆驶过,溅起一路的水花。这时,李建国总要因为被污水溅得满头满脸而骂骂咧咧一番。

穿过新城区最热闹的商品批发中心一带区域后,周边的景象开始起了一些变化,大楼高度开始下降,建筑物也不再密集。这时,阳城市新城区派出所和新发银行阳城分行的招牌便出现在了李建国的眼前。但他并未停止骑行,而是继续向前又骑了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