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章:来历神秘的民中卿(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白明哲低着头沉思,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脑海中就闪过了数十个人名,“刘彻早年担任侍中的人就那么几个,到底是谁呢?卫长君?不对啊,他在公元前131年左右就死翘翘了,难道是严助、朱买臣?不对,时间点对不上,这俩人在公元前138年左右担任侍中。难道是桑弘羊……慢着,这个日后被儒生喊着请烹的主人公,估计这个时候才刚刚到长安吧……”

对于民中卿的真实姓名,他异常好奇。

见眼前这个神奇的少年沉默不语,民中卿率先开口了,“君为何发呆?可否将君胸中抱负讲述一二?”

白明哲微微一笑,拱手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敢问,君想听什么?行军打仗、文学典籍、治河之策、天文历法……”

“没想到明哲会的东西这么多,那就先听听君对匈奴的看法吧。”比起治河之策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民中卿还是觉得行军打仗比较靠谱一些。

术业有专攻,他没有处理民生之类政务的经验,不敢在治河之策上指手画脚。

但,借助侍中职位的便利,他经常出入兰台,秦汉名将的作战笔记,他都有所阅读。只要白明哲言论中出现明显错误,他可以立刻指明。当然,对于一些小问题,他不介意纠正补充。

眼前这个少年是不是虚有其表之徒,从分析大汉与匈奴局势上就可以判断了。

汉人重信、重义。

民中卿的算盘打得很好,若是白明哲虚有其表,谎称才能欺骗自己,他不介意让奴仆再打一顿,然后丢出去。

“啊,对匈奴的看法啊,卿问对人了!吾家祖上曾经想对匈奴作战,可惜生不逢时。祖上曾经留下一卷手札记录了对待匈奴的作战方式,可惜年代依旧,手札丢失。”白明哲佯装失落,叹了一口气,“不过无妨,吾在幼时就已经熟读百遍,内容早就烂记于心。”

“哦?不知君祖上何人?”民中卿一听是军旅之人,一下子来了兴趣。

能让他感兴趣的,也就只有军旅故事了。

尤其是老一辈的战斗传奇,民中卿更是喜爱,恨不得自己身临其境,与之冲锋,开疆扩土,建功立业。

“祖上名声浅薄,不值一提。”

对于一个自己还没有摸清身份的人,不能吐露太多。

尤其是白起这一个名号,用得好会给自己加分,用不好会让自己送命。

虽然过了一百五十年,但是武安君这一个名号依旧是一个禁忌。

一个杀人如魔的屠夫,让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万一眼前这一个家伙是赵国地域的人,白明哲甚至怀疑自己会不会被砍死在这里。

国仇家恨。

虽然儒家倡导的家恨在三代以内,但是鬼知道这一个青年会不会不按常理出牌。

这要是举起刀来,大呼一声,为赵国之地几百万百姓复仇,自己可没地方哭。

“既然君的不愿意说,那民某也不强求。”民中卿意味深长地看了白明哲一眼,同时暗中记下了这一件事情。

待今天回去,一定要派人去太常卿那里好好地查一查。

凡是自称长安人士的百姓,户籍几乎都被记录在太常卿的府衙了。到时候白明哲的祖上究竟是何人,一看便知。

一个有如此胆识的人,祖上应该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作出决定之后,民中卿朗声问道:“先不着急评价匈奴,君对现在大汉的军队有何看法?”

“大汉军队?也许算是雄师吧。”白明哲模棱两可地说了这么一句。

他有没见过军队的战斗力,不敢妄加评判。

虽然汉武帝时期,百姓的言论尚且比较自由,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自己的话,得罪了这一个来历神秘的侍中,可不太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