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73章 长安道傍多白骨(续(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件,而重新出现在长安城中呢。

只是这一次是出现在了太平军尚且的地盘里,而周淮安留下监守的柴平等人,也不会傻缺到不分青红皂白,就先把各种能够写诗的读书人,拉出来杀一波这种傻事。

要知道另一个历史线上的黄巢,可是在长安四面皆敌的情况下至少坚守了好几年,就像是被清军的南北大营堵在南京城附近的太平天国政权一个套路。

在这种情况下把滞留在京城中的士子、文人给狠杀了一场,这是生怕失去人心和败坏民声还不够快么吗?要知道能够满天下进京赶考和求学的士子本身,基本就代表这个时代知识阶层的精华所在。

更别说他们本身所牵扯出来的各种社会关系和家庭渊源,差不多就把整个社会中下层掌握知识和学术传承的士人、学子都给推到了同仇敌忾的对立面去。

只是在这个时空长安城里的士子之流,大多数都在此之前被各种渠道变相分流(贩卖)到南方去,接受重新安置和改造了,所以根本没有多少煽动起来的土壤。

再加上太平军一贯强调(输灌)的教育体制和思想建设,就算出现这么一份嘲讽和引战性质是的东西,也不挑拨足让太平军的将士们也加入到长安城中的杀戮中去。

当然了,相对于这件计划外的突发状况,其实还有在回归路上刚刚送达两个,并不怎么让人意外的好消息,而多少调剂了一下他糟糕的心情。

第一个是南方太平军控制的地界之内,已经分段兴建了许久的从岭南的桂州到荆南的荆州,再到山(南)东(道)的商州;以及从荆州到浙东的江宁,再折转向浙西越州的,横跨东西和南北向的一横一纵两条主干道,及其相应的连接、拓宽和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了。

并且成功实现了其中大部分的硬化泥胶碎石路面。其中位于江东的部分虽然嘴晚入手,但是工程量和地质结构反而最简单。工程大多数难度和进程障碍主要集中在湖南与岭南之间,需要大量运用火药来开山劈石的五岭地段。可以说从太平军出岭外的哪一天开始就在不断的进行了。

期间不是没有人不断进言和建议过,既然有灵渠和湘水在内的诸多水运河系,可以作为了络绎往来的通道,又何须多此一举劳民伤财的再重复建设和修缮陆路通道呢?但整个过程却被周淮安给一力坚持了下来,哪怕是在太平军物质相对匮乏的艰难时期,哪怕一些工场都已经减产也没有真正停工过。

因为,伴随着太平军政治中心和经济基础的不断北移,为了保持住对于岭外基本盘的控制力和往来政令、执行力的通畅,不受季节性涨落影响的陆地通道也是必然先决条件。而这些古人也根本无法理解后世的新中国政权,对于国家基建工程执着追求的影响。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能够拿出来的最合适的,还是这种硬化泥胶碎石路面。尤其是再缺乏大量的沥青来源,仅有的水泥产能也供不应求于工业生产的内部消化情况下;用古老的三合土作为黏合剂胶合筛选过的碎石子,铺在夯土卵石的路基上所碾制而成的硬化路面,无疑是最高性价比的选择。

具体需要投入的器材和工艺也相对简单一些,只要又足够充裕的人力和系统工艺规范的指导而已。比较适合于人力低廉而技术落后、没有大型器械可用的古代社会;而这种的道路本身的承受能力也不差,后世一些道路支线甚至一直沿用到了二战期间,而依旧可以通行中轻型坦克在内的装甲、机械化部队。

唯一的缺陷就是在多雨的季节和地区,需要专人来进行相对频繁的定期维护才能保证基本的实用效能。但在这个人力成本低贱的古典时代就完不是问题的问题了,因为,按照具体路段来维持养路队的成本,远不是相应道路连通之后所创造的经济流通价值,以及生产力隐形增益的好处可比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