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撑起了一部电影。”
“多变韩自言。”
“从最深情的道士到最变态的私生饭地脱变。”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直在寻求突破的于李莉。”
“从影以来最疯癫的表演。”
各大自媒体公众号大v不吝啬夸奖,将韩自言于李莉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好似两人拯救了华语电影似的。
广大网友一看,嗯,有没有这么夸张啊?是不是收了钱故意吹彩虹屁?
再搜搜电影内容,咦,竟然是惊悚片。骗人的吧,国产惊悚片早就死透了。
又上豆瓣瞄一眼,哇靠,什么情况,豆瓣评分竟然高达82分。经过两天的放映,评分不降反升,这么牛逼吗?
要知道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挑剔,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国外电影,想要拿到8分以上的评分,那真的是很难很难。个别电影因为情怀原因,可能会拿到一个不符合电影质量的高分,但这种情况毕竟很少。
大部分时候,豆瓣评分还是能充分说明一部电影的质量究竟属于哪个档次。
82分,如果没有水分的话,这部电影或许值得一看。
“惊悚片,一听就是小众电影。”
“肯定又是不知所谓的文艺片啦,网上都说了,这是一部冲奖电影,有什么好看的。”
“一部文艺片竟然被打出82的高分,打分的人莫非都疯了吗?还是制片方买了水军。”
“都是偏见。”
“这还真不是什么不知所谓的文艺片,这是一部惊悚剧情片,全片,没有尿点,胆小勿入。”
“有没有那么夸张啊?”
网络上众说纷纭,当关于一部电影的讨论从质变到量变,必然会吸引一部分网友走进电影院,一窥究竟。
观影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上的传播就会越广泛。
朋友圈成为了自来水主要阵地。
晒票根,晒观影感受。
在朋友圈的一句“值得一看”,比网络上千字马屁文还要管用十倍。
尤其是当有人主动在朋友圈询问真的好看吗?基本上,妥妥的,至少又有了两个观众。
基本上,很少有人会选择独自观影。
所以,一人询问,等于两人买票。
再多一点,家庭观影,直接一家三口,或是四口……
五一小长假结束了没关系,自来水,自媒体,粉丝们,纷纷发动网络攻势,在网络上宣传这部电影,五一档期唯一值得买票观看的电影。
因此,票房逆风而长。
工作日,罕见的,一天竟然能有三千万票房。
照着这个趋势,第二个周末,必然会迎来一波票房高峰。
松果影视,院线集体调高了《杀机》这部电影的票房预期,从最开始的五亿,调整到八亿,又从八亿调整到十亿。
这部小众题材惊悚片,很有可能打破国内同类型电影的天花板,创作这类题材的票房记录。
票房走高,路演安排上。
韩自言人在国外拍戏,没法到场,于李莉和导演制片一起撑足全场,一片跑两个城市,至少家影院,能累死。
累并快乐着。
票房口碑双丰收,谁不高兴啊!
有人欢喜有人愁。
蔡秋霜当着助理和执行经纪人的面,发了很大的火,砸了一桌子的化妆品。
“我的,我的。这部戏原定女主本来是我,所有的荣耀本来属于我,全都被于李莉抢走了。我的影后,我的票房,我的口碑……她凭什么!她抢了我的角色,她还得意洋洋,你们看她笑得多得意。啊……”
她一口气憋在心头,直接砸了iad,不想再看到于李莉那张臭脸。
助理不敢劝,经纪人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