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25章 首阳书院(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了,这让苏轼有了紧迫感。还不是因为老大没实力考中进士,大好的岁月都蹉跎在了小吏熬资历上,这辈子都难以升迁。老二,也是恩荫,做官期间考中进士的可能性也很低。如此下去,说不定那天也要辞官了。如此下去,说不定老苏家他这一房,在他的头上可能要做官坐到头了。虽说苏轼对做官也并没有太在意,因为获得一个官员的身份对他来说不难。

进士随便考的人,就是这么讨厌。

可真要是苏家的官宦身份到他身上就到头了,这让苏轼绝对难以接受,这是一窝不如一窝,一代不如一代啊!想来想去,小儿子苏过不是想要参加科举吗?

让他去,不仅要去,还要考好了,争取下一科就拿下进士的身份。

在大宋,没有进士身份的官员,很悲催。升迁没有指望,薪俸又低的可怜,甚至还要受到官场同僚的鄙视,艰难无比。当年范纯仁要不是在做官期间考中了进士,就算他是范仲淹的儿子,这辈子最大做到知州也坐到头了。

苏迈就是这样的情况。他甚至比范纯仁的情况还要差很多。要是能做县令、通判之类的官,他也不会辞官。

苏迈做官很早,因为苏轼的原因,几年前就出仕了。但他是恩荫官,一开始做仓监,几年之后获得升迁,做了县尉。

县尉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大宋虽然冗官严重,但很多县不设县尉,要是有县丞,基本上都是县丞兼县尉。要是没有县丞,由县令兼了县丞的事务,才会设置县尉。管理一县之地的典狱,缉拿盗贼等事务,虽是一县之中的第三把交椅,但就官声来说,还不如主簿好听,很没有存在感。

做了几年县尉之后,苏迈感到升迁无望,而且薪俸少的可怜,干脆辞官了。

更让苏轼无语的是,苏迈虽说辞官了,很丢脸写信告诉他,想要去他老丈人家混吃混喝,也就是苏轼的好友同乡进士吕陶的家里讨生活。太没有骨气了,苏轼接到信,差点没气地背过气去。

苏迈啊!

苏迈。

你怎么说也是官宦人家,还是苏家的长子,怎么可能做女婿上门啃老的事来?

虽说苏轼很不关心自己的大儿子。不是因为亡妻的原因,才对大儿子漠不关心。而是因为苏迈不聪明,至少在苏轼眼里,自己差点被这个儿子坑死,对儿子心存芥蒂。

记得当初‘乌台诗案’,苏轼被看押在天牢之中。

大宋监狱不伙食,需要亲人自己送进大牢里去。送饭,成了年纪还不大的苏迈的首要重任。

当时苏轼和儿子商量好了,皇帝不杀他,送什么吃的都可以。

一旦皇帝准备杀他了,就送条鱼进来。

有一天,苏迈发现兜里的钱不够了,买不起肉,于是就贪便宜在市场上买了一条鱼,精心烹饪之后,给苏轼送去了。看到鱼的那一刻,苏轼哭了……

当天夜里,苏轼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牢房的房梁,踌躇了一夜。幸亏没上吊,要不然,他老人就此人生划上了个耻辱的句号。

因为这件事,苏轼很长时间都没搭理自家的大儿子。甚至出狱之后,对大儿子苏迈也是不闻不问。

很多年过去了,父子的心里或许还有当年那根刺在作祟。但是当苏迈决定不做官之后,苏轼才发现,自家人似乎除了做官,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种地倒是可以,但没有本钱买地。老家眉州也没有什么产业,只有几亩薄田,是大哥家的产业。当年分家的时候,已经做官的苏轼和苏辙都放弃了家产。

老家回不去,又不敢拖家带口的带着老婆孩子来老爹跟前啃老,想来想去,只能去岳父家先混一段时间再说。

耻辱啊!

苏轼说什么也不能让大儿子做出如此有辱家门的事来,去信一通训斥之后,让他去常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