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二年二月,燕代晋三国联军与齐国十五万救兵隔漳水相持。
此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天气大寒,温度降至冰点以下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漳水、洹水相继结冰。
广武君李左车登高望远,发现漳水上,众多联军士卒站在漳水中间凿冰取水,又见河面上有诸多行车浮冰过河。
李左车找来相熟的骑士,让骑士骑马在河面上奔驰,河面上行马如履平地。
于是广武君李左车前往上将军大帐谒见韩信。
李左车上前拱手作揖,韩信正在案牍后面处理军务,案桌上竹简堆积如山,协调三国二十万军队的事务是非常繁琐的。
“拜见上将军!”
“广武君此来,所为何事?”韩信从案牍中抬头问道。
“上将军日理万机,无事不敢叨扰!”李左车于是上建言道。
“我军与田横所率齐军已相峙二月有余,赵国屡误务时,国困民乏,民生凋敝,仓禀空虚,丁男皆披甲,丁女转运输,虽有晋国接济粮草,亦非长久之计。
今晨,微臣登楼远眺,觉察漳水之冰甚为坚固,可行车马。吾料洹水亦已结冰。
今齐国大军十五万,屯居于漳水右岸,全赖洹水输粮。今洹水无法行船,从平原县至漳水五百余里,齐国五百里输粮,人挑马驮,人食马嚼,粮草至军,十不存五。
此后齐军必然乏粮,愿上将军假臣战车千乘,骑兵三万,踏冰而过漳水,于洹水间绝齐粮道。齐军匮粮,必不战而走。将军可衔尾追击,彼卒有饥色,士无斗志,又无坚壁可恃,齐师必败。”
“大善,此胜皆广武君之功也!”于是韩信从案牍来到李左车身前拜谢道。
于是韩信依李左车之计,拨李左车战车千乘,乌桓骑士和楼烦骑士三万人,前往齐军后方截粮。
时匈奴强盛,在单于冒顿的率领下大破灭东胡,南并楼烦王、白羊王,众多游牧民族为躲避匈奴,南下代国燕国依附。
于是此次联军之中,充斥着大量燕国征募的乌桓骑士,代国征募的楼烦骑士。与齐军对峙的二十万三国联军中拥有四万游牧骑兵,骑兵数量是对面齐军的三倍。
此时的轻骑兵没有双边硬马镫,没有高桥马鞍,所以现在的游牧骑兵只能骑射,而中原的走马骑兵更只能用来侦查敌情和追击对方败兵。
因为没有马上前后固定装置,马下的兵卒稍微一用力就能将骑士拽下马。骑兵的马上格斗能力非常羸弱,所以中原骑兵接战时大多时候下马步战。
正因为燕代晋三国联军骑兵过多,甲士不够,韩信才不敢轻易过河同齐军鏖战。
李左车率战车骑兵在齐军之后驰骋,如狂风过境,齐军运粮队纷纷被劫,洹水两侧硝烟四起。
为了打通粮道,田横亲率战车两千乘,骑兵一万余人,前往驱逐李左车所率截粮之军。
两军于厝县城郊遭遇。李左车眼见规避不开齐军车骑,于是摆开阵型相候。
《六韬·均兵篇》对车、骑兵战术特点进行了比较总结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李左车以战车为中军,前后分三排,每辆战车间距两个车位。前后排错位列横阵。两翼散乱分布楼烦骑士和乌桓骑士。
齐军田横所布阵型也是如此,两军单纯就兵种数量有差别,齐军战车多,而联军骑兵多。
战车每车载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首,称“车左”,又称“甲首”;右方甲士执矛(或戈),主击刺(有步兵接近战车时用戈攻击),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称“参乘”;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只随身佩带卫体兵器短剑。
两辆战车面对面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