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女儿的终身大事总算是有了着落,朱由检也算了结了一桩心事,接下来他就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在对大明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上了。

以朱由检深植与脑海的思维和认知,前世德国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福利制度是他最希望在大明搭建的。

以高科技制造业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基础,用做工精良的产业垄断全球市场的部分领域,然后再将获取的高额利润持续不断投入到民生工程中,从而使大明绝大部分平民百姓受益。

教育和医疗是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者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全民免费才是根本,这一点他已经与太子沟通过数次,并且将之写入皇明祖训中。

为了给后世打好基础,引进人才与培养本土人才,将会成为大明国策,内阁重臣们普遍都非常认同此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阁臣是施政者,他们执政观念一旦形成定式,那在选择承继者时自然会寻找志同道合之人。

朱由检并不介意重臣们挑选接班人的举动,虽然他们选择的大部分是世家子弟。

只要是能力出众、德才兼备的臣下,出身富贵或贫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接班人会一直将优良的政策执行下去,不至出现于人亡政息这种糟糕局面。

重大政策的延续性是国力强盛之基础,朝令夕改往往让国家变得一团糟。

以大明现在的体制,只要个人能力卓越,想要在万人之中脱颖而出并不困难。

科举已不再是唯一选拔人才的制度,没有了身份的束缚和制约,就算是一个县衙里的普通吏员,一旦表现出远超众人的眼光和能力,那他将来的前程也会一片光明。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无数验证。

温侃、郑芝凤、宋应星、孙克敌、李建业等就是最突出的例子。

这几人都不是进士出身,但现在却一样身居高位,这其中,温侃与孙克敌是公认的政治新星,被认为是前途无量之人。

温侃从内阁中书舍人这种不起眼的位置,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现在做到正四品的襄阳知府,并且宫里有风声传出,只要不出差错,再过两年,湖北巡抚一职是板上钉钉的事。

朝堂中人都清楚,温侃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靠的就是真抓实干,以耀眼的政绩换来的,他那个已去世的首辅老爹,在儿子的升迁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今天的荣耀,基本是靠自己一步步脚踏实地争取来的。

当然了,这也与他有个前首辅父亲在背后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但这种先天优势是祖上阴德换来的,谁也说不出别的来。

要是有人不服,那你可以翻开各种稗官野史看看,那可是历代文人专门搜集小道消息的第一手资料。

大明历代首辅重臣无数,家中子弟更是数不过来,可最后有几个成器的?

现任岳州知州的孙克敌与温侃的升迁路径极其相似,也是以在任上实干加巧干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政绩,从县丞到知县,再到现在正六品的知州,不到三旬的年纪便有如此高的品级,可以说将来的前景绝不亚于温侃。

这两位引人注目的政坛新星也就罢了,让知情人最为感慨的却是原本籍籍无名的李建业,这位出身一般的中年人能有今天的职级,其经历的确是相当不易。

现任青州府淄州知州的李建业本来只是青州府衙门里的工房书吏,其身份也只是一名生员,在府衙中打熬多年,一直碍于身份所限无法出头。

崇祯十五年时,青州府按照朝廷要求,于淄州淄河上游位置开建水库,但由于当地州衙缺乏懂水利土方的专门人才,工部派遣下来主持这项工程的主事突患重疾无法继续指挥,整个工地瞬间陷入瘫痪状态,这可让青州府几位主官记得着急上火,但暂时却也是无计可施。

上万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