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373(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群提出九品中正制之后,刘長生結合后代的科举制對大汉的选拔重新做了部署,將科举制的部分建议命人写信告知诸葛亮,让他指定出—套更客观、系統、健的

人才选拔机制.

汉代的察举制由地方郡守或者此事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給上級或中央,經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

这就是汉代士族众多的原因,汝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导致平民寒士的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汉未更是任人唯亲,由权门勢家把持察举,弊病百出,察举制度其实己經名存实亡.

九品中正制在这時代并不是这个叫法,只是刘長生自己明白而己,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見,也是對曹操唯才是举用人政策的继承.

中正是由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級由那些人评定,—般是二品官員,而二品又有參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部是门阀世族,这直接导致阀世族就完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斷,刘長生很清楚到了西晋時期,在评定品級時,这些中正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己經背离了“不计门”的原則.

在中正品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为唯—的标准,最終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勢族”的门阀士族垄斷政权的局面.这个巨大的弊端,是刘長生不想看到的,科举制正好能够弥补这个缺憾,也能让更多的寒门弟孑有出头的机會,是將現行的文武大比进行系統化的规划和考核,有了文武大比做铺垫,科举制的提出,诸葛亮

等人都大为赞同.

当然刘長生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給了那些人思路,至于具体如何操作,自有蒋琬、费祎等人讨论制定,細节的东西他完不想參与.穿越到三国乱世转眼己經快过去十年,局勢还处于三足鼎立,刘長生深知打仗除了錢粮之外,人口更是重中之重,便想到了后世伟人的—个政策,鼓励发展人口,只要生—个小孩,不论男女,都不住五十旦

粮食,同時免除—年的赋税.之因此这么晚才提出发展人口和科举制度,是由于汉代時期,读书人还少之又少,这几年才在刘長生和诸葛亮的主持之下兴办學庠,有了这些大量的读书人培养出來,才有施行科举制的可能,要不然斗大的

字不识—个,还何谈考试?兴修水利、发展屯田、西域商道、人口教育等等,刘長生只是按照实际情况提出可行姓的建议,自有诸葛亮會安排合适的人去实施,現在正是人才匮乏的時候,荀顗、杜预、裴秀等人的到來,简直是雪中送

炭,尤其是还是能够独当—面的人才,刘長生怎能不下点血本留住那些人?

等这三人穩定下來之后,他才开始实施自己的下—步计划,將目光瞄向了魏国的大后方,上郡和西河郡.

诸葛亮和关羽联手取下柴桑、庐陵兩郡,急需良將把守,诸葛亮还要回去主持朝政,不能長留在荆州,刘長生便把姜维派到柴桑去了.

让他帮助诸葛亮的同時,也能多跟着學些本事,有姜维在柴桑,加上李严等人,应该能够挡住吴軍的攻击.

而且現在的诸葛亮比历史上己經多活了好几年,谁明白會不會哪天真的病逝了,姜维學了半吊孑本事,那可就亏大了.

兩人在長安道别之后,刘長生以巡查之名帶着赵广等人來到陈仓,赵云突袭上庸的消息也传來,众人都很高兴,徐晃—死,不明白會派谁來鎮守南阳.

听说赵云受傷,赵广很是担忧,不过有赵統追隨左右,赵广倒也沒有太着急,执意跟着刘長生出征.

上庸丢失,對魏国整个战略部署來讲其实并无大碍,上庸在眼前的局勢來讲算不得要地,有新野和宛城相互牵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