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0章 修炼第一步(求推荐票)(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闲庐里,炉暖温和,大儒颜松溪提笔执字。

落下正是当日宁恒所写故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庐外,细雪靡靡,折竹弯枝,雪色茫茫。

颜松溪放笔,将披在肩膀上的绒披递到宁恒手上,他缓缓吸一口气,整个人顿时变得精神矍铄,目光有神,如深水碧潭,不可量度。

宁恒躬身行师礼“先生早安。”

“嗯,子恒,今日来得很早嘛。”

颜松溪拿起案上的字,自顾的欣赏了一会,颇为满意的侧身,随意的看一眼宁恒,又转身看字,然后忽然侧脸,脸上露出意外之色“咦?子恒,你突破了?”

颜松溪无比意外,他每日午后只教宁恒一个时辰的四书五经,偶尔考校,深知宁恒在四书五经上虽有新颖理解,但解读文章字句,尚在初学阶段,甚至在句式段落之间,亦有不少错误,但没想到,今日一见,宁恒身上竟然内蕴才气,目光通透,身上散发出寻常文生也无法蕴出的俊秀才气来。

而且儒道修炼一途,颜松溪只着眼于高处,讲究顺其自然,徐徐图之,没想到才半日光景,宁恒自我突破了。

宁恒回道“先生,昨夜不能眠,偶有困顿,忽然一梦,今日醒来,便觉如脱胎换骨,故而特来请教,请先生为我解惑。”

颜松溪对窗观雪,宁恒烧水煮茶。

颜松溪饮一口热茶,缓缓道“儒法修炼之道,初在于积累,初蒙学,识文断字,随后才气蕴身,这是先贤最早的修炼之路,据传,曾有儒生每日于竹林院中苦读,与先贤引经畅谈,复学成而下山,准备科考,方知山外人间,已是岁月轮转,匆匆百年皓首。”

“后之贤者,以此为顿悟,子恒啊,这儒法修炼,本质是求学,人之体魄神魂,犹如一只空桶,学识呢,则如天空悬滴之水,重在积累,终究一日,可满于水桶,但若水桶溢出,则是尽头焉?非也,需知人体如星辰,亦可纳万物。”

“如今大梁儒法修炼,以科举为规尺,修炼成等级体系,以你现在的状况,相当于秀才之身,若以境界而论子恒你尚在启智境,然又有不同,你属于启智与格物境之间的‘格物境’,类似于这个境界的人其实很多,比如匠工等等,但他们是以经验而论,未必知其奥妙。”

“至此境,除了强化目力记忆里之外,还能‘墨守成规’,简而言之,你心知所想,符合万物规律极其现状,则可以做到‘变通’。”

说到此处,颜松溪铺开一张纸,悬一滴墨汁在纸上,开口道“一夜梅花开!”

宁恒凝神看去,只见宣纸上的墨,自己开始变化,须臾间化作一幅梅花图来。

“此为格物境。”颜松溪拿起宣纸,“子恒,今后你所修炼的方向,便是观想,心中有实物,虚境可成。”

宁恒若有所悟,又问道“先生,何为致知境?”

颜松溪捻须而笑,手在宣纸上拂过,只见宣纸上的梅花,变成了一副动态图,从花苞到花蕾最后凋落。

向gif进化。

“此为致知。”颜松溪把宣纸递给宁恒,“自大梁设立科考以来,凡儒生多以四书五经为根本,科考立身,得敕封之命,格物一道,逐渐衰落,故而启智境后为致知,中间的格物境被跳过,少了一个求真的过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此为格物,子恒,今后你每日以墨为观想,何时能够以墨为梅花作图,我便传你几个举人才能施展的小小的术法,如画地为牢,如捕风捉影。”

宁恒闻言,欣喜不已。

这术法,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儿。

嗯。

儒法。

那有那么一点儿意思了。

果然,有名师指点,可以走很多弯路。

宁恒正在欣喜之间,颜松溪话语一转“子恒,我方才授学期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