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混不明白的混子(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此歪打正着,算得上战争史上的一桩奇闻了。此事后来传到李世民那里,李世民也知道张亮不是将帅之才,没有责备他。

这个故事如果属实的话,说明张亮并不具备夺天下的才干。即便有造反之心,也难有造反之胆。

既然张亮不具备造反的胆识,李世民为什么还要杀掉他呢?张亮的名字应验图谶、臂上生出龙鳞,不太可能成为杀他的理由。

《资治通鉴》中记载,贞观三年三月,有个叫刘恭的人,因为脖子上的纹理象一个“胜”字,便自称“当胜天下”。此事被人举报后,刘恭被定为叛逆之罪,关进监狱。李世民看了刘恭的罪状,不以为然地说“怎能凭一个字纹便置人于死地呢?如果上天要把天下交给他,并非我个人的力量所能除掉。如果此人无天命,一个字纹又有何妨?”当即下令将刘恭释放。所以,李世民对图谶、龙鳞这些无稽之谈应该不会太在乎。

李世民在意的应该是张亮私养了五百义子。虽然张亮缺少胆识,但私养这么多义子肯定有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目的史书中没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义子并不是他自己豢养的。

唐朝官员的薪水不高,加之李二在位时期的反腐败措施比较到位,朝中官员大都很穷。不象我们现在的官员,只要手中有了点权力,就可以大肆搜刮钱财中饱私囊。张亮为官还算清廉,根本不具备私养500义子的经济实力。所以,张亮背后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

那张亮背后的支持者是谁?张亮位居宰相,能够充当其后台的还会有谁?回味一下当时宫中的状况,很容易就能让人联想到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因为在魏王泰与太子承乾的争宠斗争中,张亮明显站在魏王李泰一边。

张亮曾任太子詹事,受排斥被调出东宫,出任洛州都督。太子承乾失宠后串通侯君集谋反,也是张亮最先向李世民告发的。显然,张亮的后台就是魏王泰,他那五百义子极有可能也是为魏王泰豢养的。这时的张亮实际上是在重复当年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时他在洛阳所做的工作,只不过现在的效劳对象是魏王泰。

出人意料的是,太子承乾东窗事发被贬为庶人后,李世民却没有立一度极受宠爱魏王泰为太子,而是立了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抛弃魏王泰,据说是由于承乾的一番话。

承乾被废后对李世民说“臣贵为太子,还有什么奢求?因为臣被魏王泰算计,担心自身难保,才与朝臣谋求自安之计。不逞之人趁机为我出谋划策,才做出了不轨之事。如果立魏王泰为太子,正使其得计。”承乾的话引起了李世民的深思。他对大臣们说“承乾之言说得也是,如果立了魏王泰,承乾、晋王必难保全。若立晋王治,魏王泰与承乾可安然无恙。”于是,李世民采取“两弃之”的办法,废了承乾,也不立魏王泰,而是立了他平日并不看重的晋王治。

李世民既然立了晋王治为太子,自然不会再容许魏王泰的势力坐大,以避免重演“玄武门事变”。如今得知站在魏王泰一边的张亮私养了五百义子,当然不会放过他。虽然李世民清楚张亮的所作所为是受了魏王泰的指使,但他却不想把儿子魏王泰也牵扯进来,所以并未深究张亮的后台是谁,而是匆匆给张亮定了个谋反罪,将他杀掉了事。杀掉张亮,不仅削弱了魏王泰的势力,同时也是对魏王泰的一个严重警告。

张亮成了魏王李泰争夺太子之位的牺牲品,还背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实在死得有点冤。史籍中说,过了一年之后,李世民对杀张亮之事有些后悔,于是将曾为张亮说过公道话的李道裕提拔为刑部侍郎。但这个做法不太象是弥补过失,反倒有点想封住李道裕的嘴的嫌疑。

当然,如今的李泰在罗逸看来还有没有夺嫡之心不好说,但至少现在罗逸和李泰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也算是觉得李泰其实是很上进的想要成为开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