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巧回到家里,已经是傍晚了。
隔壁家卖馒头的老太太见他们回来,笑着问,“外面好玩么?”
迎春摇头晃脑地笑着,见老太太伸手便直接到了她的怀里去了。
江巧笑了笑,“外面是挺热闹的,只是挤,抱迎春一日累的慌。”
老太太点点头,“没错,这孩子们就是这样的。带着累得慌。”
年纪大了的人便更容易心疼人了。毕竟自己也是那个年岁过来的,没理由再作践小辈。
这跟自己家的儿媳妇的看法又是不一样。毕竟没有在一个锅中搅饭吃,便觉得不过如此了。
老太太抱着迎春走进自己铺子里,没一会儿,提着早上江巧放在她那里的蓝子走出来,将空篮子送进屋里,“你这果子就是好卖,在我那放了半日,就已经卖光了。”
说着,煞有介事地靠近江巧,一脸好奇地问,“你这果子怎么做的?怎么那么好吃?”
“也不是什么机密,舍得放料就是了。”江巧打了个哈哈。
毕竟在江城已经吃过几次亏了,她发现,即便是真的有什么好方法也不是随便拿出来给人的。
人心难测也不是一两遭了。
听了这话,老太太便点点头,“对了,我今儿瞧见外面又卖香包的,就给迎春卖了两个,我去给你拿。”
隔壁的老两口无二无女,两个人在这里开了个卖馒头的铺子,所以,对作为邻居的江巧便格外的好。更有甚便是对迎春出奇的喜欢。
不等江巧拒绝,就见迎春已经屁颠屁颠地跟着老太太跑出门去,一会儿,再进来的时候,就见她侧襟的扣子上挂了一个小小的香包。
靠近了便可以闻到浓浓的艾草香。
前些年她还在张家村种过一次艾草,也不知道那块地现在怎么样了。
不过她打心眼里也是不想碰这些东西了,毕竟有些怯了。
之前因为收割艾草,差点被张苗苗冤枉进牢房里,后来才被迫离开了张家村。
想想那时候,自己真的除了身上的几十两银子以外,什么都没有。
这几年便是这样一日一日的忙碌奋斗过来的。
从身无分文到有了本钱,然后开始忙碌开铺子。
铺子开过几个,却到现在也没有发展壮大,还是自己单打独斗。
果子倒是在哪里做都有人吃,卖的不错。
可是,仅仅是卖的不错,并不能解决问题。
想这些的空档,老太太从外面走进来,将另一个香包交给江巧,“你带上,辟邪的,等过了端午,下雨就能摘了。”
江巧接过来,将香包挂在身上,对老太太道,“婶子,你打量我的这生意怎么样?”
“好。”老太太想都没想便竖起大拇指,“我跟你说,不是我吹牛,你的这个手艺,拿出去那是谁都佩服的。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了,在京城扎根几十年,你做果子的手艺那也是数一数二的。”
听到这样的赞扬,江巧心里便更打定了主意,就是要干培训机构的,到时候自己的手艺名扬天下,那才是最赚钱的路子。
“婶子,我想教人们做这果子,你觉得会不会有人想学?”江巧本来还没想到要把这手艺传出去,刚才这老太太的一句话竟然将她的想法一下子给改变了。
她这样说着,老太太便连忙点头,“那有什么的,你这手艺,定然是有人愿意学的,不信你便去问一问,定然是想学的多。”
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便要广而告之。
说干就干。
江巧直接在门口张贴了可以教制作果子的方法。
每个人学习五天,学费是十五两银子。
五天十五两,老太太听了直嘬牙花子。这么贵,一般贫苦些的人家一年到头的收成也不够这学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