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朱由校就去了汉城的朝鲜王宫,观赏了半日,就歇息在了这里。
到次日,朱由校才开始便服来到汉城大街上,四处游览。
看着整个汉城里,临街店铺俱是汉字店铺招牌,而店里店外的人也皆身着汉家衣裳,连口音也多以来自辽东和山东的汉人的口音为主,朱由校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他相信百年后,这里的人定不会觉得自己应该是另一个国家的人。
在汉城待了没多久后,朱由校就继续南下,一直到木浦。
木浦最为大明昔日在朝鲜半岛的第一个殖民地,如今的汉化程度比汉城还要高,所以,朱由校来到这里后,更加看不到半点非汉家元素。
“此皆为吾皇之功,而使这异域之地,为我中华所有。如今臣已是木浦第十六任知府,并在准备编纂府志,只以陛下纳此地时为我大明领地为起始,余则皆归为被昔日王朝所弃的无人野地,只是近来才为吾皇移民分田,而始有衙门。”
木浦知府陆鉴因朱由校提起这里与中原别无二致后,便跟着如此说道。
朱由校听后笑道:“这样编纂府志很好。”
接着,朱由校又在木浦某风景秀美之地题字纪念,且也观摩了立在这里的炎黄二像,和明太祖朱元璋像,以及他自己的雕像。
而在这些都看了后,朱由校才坐船横渡朝鲜海峡,往长崎海峡而来。
“如今这海峡里外,皆是我大明内海。三地来往,也不过是省际之行。从文字、货币、度量衡到建筑风格、商品、军政制度,皆是一样,民多已只知有大明天子,而不知天皇大名之类土酋,陛下如今随便问一当地之人,都不知道天启朝以前的历史。”
长崎总督郑为明则在朱由校来长崎后,向朱由校详细汇报了整个东洋如今的情况。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首,问道:“朕记得,如今长崎是有铁路直达江户的,对吧?”
“是的,陛下。”
堵锡这时候回道。
朱由校便道:“接下来,在长崎待一段时间后,就去江户看看。”
“是!”
而等到朱由校去江户的途中,他却在半途中,于京都停了一会儿,在见这里真的将天皇的一切符号和印迹抹掉后,他才算是彻底地放了心。
且朱由校还微服私访问了一当地小孩,在得知他已不知天皇后,就感到更加的满意。
在朱由校看来,只有这样才算是他身为大明如今最有威慑力的帝王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可等朱由校到达江户后,他却看见江户城内的大街上,竟然贴满或挂满了日文揭帖。
所谓揭帖即一种类似于后世的标语。
而这些揭帖无疑像是打在朱由校脸色的一记记巴掌一样,让他渐渐收起了从容的神色,且问着已来到身前的江户知府邬之炎。
“邬知府,这是怎么回事?”
这邬之炎倒是有些淡定地道:“回陛下,此皆为百姓自发所为,臣不知缘由。”
“你这知府当的不错,像你这样尊重民意,允许民众自由表达的府尹可不多。”
朱由校因此笑道。
堵锡和新任的锦衣卫左都督乔可用则皆露出了不安之色。
堵锡想到自己身为文官,有必要表个态,也就先叱责起来:“邬知府,你这分明是失职!”
说着,堵锡就转身对朱由校禀道:“陛下,臣以为,就算是尊重民意,也没有让这江户的百姓,还贴番文揭帖的道理!”
朱由校则道:“让锦衣卫的通译来翻译翻译。”
虽然日文来源于汉字,但因为不是直接用,故而也还是需要翻译的。
而锦衣卫通译则在这时候禀道:“回陛下,皆是一些不堪入目的